Page 175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75

第六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发展


             品系小型猪以其独有的优势,对不同建模方法呈现出极具特征的病理特点和外在
             病变表象,逐渐成为人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相关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第四节  人类疾病模型仓鼠的发展


                 中国仓鼠(Chinese Hamster)属于黑线仓鼠华北亚种(Cricetulus Barabensis

             Griseus),俗称中国地鼠,是我国独特的啮齿类实验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华北、
             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区。中国仓鼠的特点是背部有一条黑色条纹,短尾,有一对易
             于翻出的颊囊,而且雄鼠有一对硕大而下坠的睾丸,染色体数量为 22 条。1919
             年,我国学者谢恩增首次利用中国仓鼠进行肺炎研究,但在实验室未能繁育成功。
             1948 年末,美国学者从中国引入 10 对野生中国仓鼠,之后用于欧、美、日等部

             分主要实验室。1980 年春,山西医科大学薄嘉璐教授从北京郊外捕获 60 只中国
             仓鼠,开始进行驯化繁殖。1991 年,山西医科大学建成近交系中国仓鼠群体,
             命名为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仓鼠,英文简称为 SYB1。之后,山西医科大学又相

             继开展了中国仓鼠实验动物标准化、清洁级近交系中国仓鼠生产供应基地和基本
             生物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国仓鼠因其自身独特的解剖
             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成为一种理想的疾病动物模型,极大地推动了其在生物医学
             研究中的应用。


                 一、糖尿病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障碍疾病,其中 2 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占所有糖尿病确诊患者的 90% 以上。T2DM 的病因受非遗传因
             素和遗传因素影响,最佳的 T2DM 动物模型应属于标准的自发性糖尿病实验动

             物模型。通过近亲交配的遗传性糖尿病中国仓鼠模型是理想的 T2DM 自发动物
             模型,其发病症状与人类十分相似。早在 1959 年,Meier 等已对自发性遗传性糖
             尿病中国仓鼠的各个脏器进行了病理研究。随后,以 T2DM 中国仓鼠模型为基础,
             研究者们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干预等进行了深入探究。孙淑华等和田

             金菊等研究发现,自发性 T2DM 中国仓鼠的血液电解质含量、血糖代谢指标含量、
             血液相关酶的 6 项指标及总蛋白含量均增高,提示自发性 T2DM 中国仓鼠的糖
             代谢和蛋白代谢出现异常。



                                                                                    161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