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202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Research on Exhibition and Planning in Art Museums


            建的空间两部分。真实的空间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本身,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时
            间关系、空间关系、视觉关系或是叙事关系来链接摆放的作品空间;构建的空间
            则是配合作品而营造的空间,可以是引导性的也可以是对作品的延伸与补充,让

            观众增加对于作品的理解。而这两种空间,前者的独立或是二者的结合则有着不
            同的表达意味,从展览的策划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是建立给观众两种不同的观赏
            机制。
                很多的美术馆在对艺术作品展陈形式上,都是借用西方“白盒子”的观赏制

            度,四面纯粹的高墙,作品依次排开,作品呈现在人工聚光灯下。这种模式因欧
            美现代艺术发展的需要而形成,国内很多立足研究传统架上绘画的美术馆的展陈
            设计形式也是参照于此。这种展陈方式利用纯粹的空间、纯粹的光线无任何修饰
            地将作品推入了一种绝缘的空间,让观众在美术馆开阔且安静的环境下静静地观

            赏。“白盒子”的观赏机制将艺术作品推向了一种高度,将作者的创作情境与观
            众的生活情境隔离开来,这种展陈模式跟西方的宗教文化影响有着一定关系。当
            我们走入卢浮宫观看《蒙娜丽莎》《维纳斯》或是走进乌菲齐美术馆观摩达·芬
            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等大师名作时,其作品的价值不言而喻,审

            美性、崇高性、宗教性、时代性融入其中,“白盒子”的空间让我们对这些作品
            肃然起敬、膜拜与敬畏,这也是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面对这些古典名
            作时陈列的观赏机制发挥着它应有的传播作用与对观众的情感调动。
                对于消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观众来说,玩赏或许比敬畏更有吸引力,也更加

            贴合国内大众文化的审美风尚。玩赏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对于书画作品的观
            赏方式,中国美院也曾发起名为“黄盒子”的适合中国观众的展陈空间与观赏机
            制。在“玩赏”的促动下一些致力当代艺术发展的民营美术馆开始走起了网红路
            线。所谓网红路线则是增加展览的互动性与体验性,以视觉的美化和构建的主题

            空间来吸引观众参与到艺术作品中来,拍照、合影、发朋友圈,通过自媒体的传
            播实现展览的审美效应与娱乐效应。
                (三)博物馆与美术馆的借鉴
                国内的博物馆发展速度一直走在美术馆的前面,因为博物馆的展览相对于美

            术馆更为多元与通俗,主题也更为突出,展陈形式也更为多样。博物馆是一个回
            顾历史进行历史与社会教育的地方,由于国内博物馆机制健全、发展良好,一些
            优秀的博物馆已经包装成为民众文化娱乐的栖息地,把历史的内容打造成当下观



            194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