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化工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P. 152
化工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检测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对数据有效性进行检查。
2. 检测数据耦合不良或丢失
主要原因:楔块与母材间的间隙不均匀,或扫查装置固定不稳,使探头在扫
查时易发生晃动,影响反射波幅;现场检测环境恶劣,高温造成部分耦合剂蒸发
流失,影响被检焊缝表面耦合效果;现场操作人员对设备校准、轨道安装、数据
扫查环节缺乏重视,对标准相关条款理解不到位。
3. 错漏评
主要原因:检测评定人员经验较少,在缺欠测量、定量方面水平不足,未完
全理解检测标准技术规范;复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原评人员相当,虽履职但未能
发现存在的错评情况;为完成检测任务,评定人员疲劳作业,评定时注意力不集中;
检测单位初评与审核人员责任心不强,质量风险意识薄弱,造成缺陷漏评情况。
4. 底片质量不良
底片在存储过程中保管不当,导致底片有划伤、折痕、玷污等情况,影响缺
陷的辨识。
5. 母材及焊缝打磨过度
管材及焊缝修磨位置底片黑度大于母材黑度,需核实该部位厚度减薄是否符
合要求。
(三)无损检测管理建议
1. 加强事前及事中控制
开工前加强对检测队伍工艺编制、资源投入、人员能力的控制,对无损检测
单位计划投入的人员资质、能力严格把关,避免现场检测人员能力不足。项目进
行中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做好事中实施有效控制,保证工程检测质量持续处于
受控状态。
2. 加强无损检测技术交底管理
无损检测技术交底应层层开展,确保各检测、监理单位对检测中关键环节有
明确的认识。开工前,安排复评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检测技术要求及关键点,
对检测过程中易出现争议的条款给出明确要求,避免评定时出现各方理解不一致。
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对设计文件无损检测章节内容重点学习,组织本单位相关
人员培训考核,保证检测人员能力水平。监理单位应对设计文件无损检测章节内
容、涉及的标准规范深入学习、理解,在日常管理中对检测单位执行情况进行严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