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6
你们年轻老师的课,我真的不会教课了!”这可是教了一辈子语文的老教师
啊!这位老教师为什么会这么说?是一辈子勤勤恳恳地埋头于自己的课堂,
形成了自己的惯性,而这种惯性却没有顺应时代的变化,没有和课程理念很
好地去对接。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
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没有明确
表述。但在高中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了清晰的表达。其基本理念第
二条指出“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在学科核心素养
与课程目标里明确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
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
理解”四个方面。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是培养中国学生的顶层设计,素养
应当是渗透于人的整个心灵,涵盖人的全部精神世界。小学语文居于义务教
育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就要借助于学科教学去建构核心素养培
养的模式,它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核心素养是其他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担
任着什么角色呢?就是打牢素养地基。基础教育就像地基,只有地基坚固,
才能支撑起形态各异、风格独特的建筑。小学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
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
等。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
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
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
准确、简明、实用,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
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语文素养的内容从
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
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
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