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80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斯密认为两国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和方向是只要两国分别存在绝对优势的产品,
就存在国际贸易,一国将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利益的产品,进口绝对不利的产品。
亚当·斯密首次肯定了国际贸易对参与双方在经济上都是有利的,从而为开
展国际贸易扫除了认识上的一大障碍,这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有重要意义。同时绝
对成本理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和利益所在,正确地指
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从而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这一理论只说明了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能获得的利益,而不能解释许多没有什么优势的落后国家仍在进行
国际贸易的普遍现象,因而无法用来说明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斯密
虽然坚持了劳动价值论,但仍无法说明两种产品进行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
(二)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主要包括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
禀赋理论。实际上这两种学说都是运用了比较优势对国际贸易做出了解释。大
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创立了古典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
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其最小比较利益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
利。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
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
对利益。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
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
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
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
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相应地,
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间的
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
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
有利。
1.比较成本
所谓比较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比率与生产
另一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比率的比较。大卫·李嘉图以比较成本为基础,阐述了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