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81

第三章  农业园区的区域规划

             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他以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

             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其基本原则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根据这一原则,
             各国集中生产和出口比较成本低的产品,可以增加产品数量,节约劳动成本,形
             成互惠互利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即使效率最低,成本最高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比较
             优势,也能从对外贸易中获利;即使最先进和最落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互惠互利

             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比较成本理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一面,也有局限性的一面。其科学性的
             一面突出表现在该理论的核心——比较优势的思想。它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证明,

             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或低的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思想参加分工和贸易,都可以
             得到实际利益,这就为世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做了理论上的
             证明。这种思想是现代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它具有普遍意
             义,在其他问题上也是可利用、可借鉴的。正因为如此,虽然历经 100 多年的发

             展,比较成本说至今仍然是世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比较成本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方法论上的缺陷,即以静态的短期的观点
             分析问题,缺乏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它所反映的主要是经济发达国家

             的利益,为资产阶级的对外扩张服务。
                 2.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说主要是由现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创立的。俄林批判地继承

             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提出了要素禀赋说。俄林认为,李嘉图只用劳动
             支出这一因素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是片面的,在生产活动中,除了劳动起作用
             外,还有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各国产品成本的不同,必须同时考虑各

             个生产要素。为此,他向英国古典经济学派提出了挑战。他在 1933 年出版的《区
             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贸易学说,标志着要素禀赋说的
             诞生。俄林早期师承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而深受启发,故他的要素禀赋说
             也被称为赫—俄模式。该模式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与李嘉图的比较成

             本说模式并列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基本模式。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
             理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

             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
             素相对丰裕;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


                                                                                     71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