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86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工厂”,在发达经济中,许多服装生产(如意大利及巴黎的服装生产)并不属于
            “血汗工厂”。

                其次,该理论存在“核心—外围”结构决定论的偏见。按照新国际劳动分工
            理论,发展中国家服装业的工业化依赖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战略,发展中国家的服
            装制造业只能始终处于“血汗工厂”的地位,这显然不符合亚洲新兴工业经济的
            工业化现实。因此,新国际劳动分工忽视了国际制造业转移所提供的升级机会,

            以致无法解释亚洲新兴工业经济在承接制造业转移基础上所取得的经济成就。
                再次,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过于强调劳动力成本在区位选择中的作用。虽然
            劳动力成本是推动服装业国际转移的主要因素,但是,除了劳动力成本以外,服
            装制造活动的区位选择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因技能、技术的地域差异,

            企业上下游联系,以及一些固定设施的投资由于不可移动而形成的“沉没”成本
            等空间黏性方面的影响因素。忽视这些影响因素,正是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无法
            解释服装制造业继续存在于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将世界看成由劳动力成本决定的一个平面,跨国

            公司在这个平面上不断游离于最低工资区位。按照新国际劳动分工的逻辑,不平
            等地位的本质在于不平等的贸易关系,发展中国家的服装产业不可能实现升级。
            这样,尽管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最早指出了服装制造业的国际转移现象,但是却

            只能从一种静态的观点来看待这种产业转移,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学习,
            加强地方产业联系,不断实现升级的可能性。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关联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区域产业结构关联度,区域内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表现为各
            产业之间相互供给和相互需求的联系。一般指区域内主导产业通过与区内其他产
            业之间的联系,产生对其上游产业的前向影响,对下游产业的后向影响,对平行
            产业、辅助和服务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旁侧影响及其程度,从而引起相关

            产业的扩张。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可以将主导产业优势辐射到区域
            的相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根据区域资源条件、科技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及国际
            经贸关系等因素实现科技—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是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加强和关

            联水平提高的动态过程,能使区域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
            最佳的结合状态,即一定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配置关系达到均衡、协调并有利于


            76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