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85

第三章  农业园区的区域规划

                 (六)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当代国际分工展现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很多产品被分成不同的价值
             环节,分散到不同的国家进行,形成所谓的新国际劳动分工。针对这种产业内国
             际劳动分工现象,霍普金斯和沃勒斯坦最早定义了全球商品链的概念,即“由一
             系列劳动和生产环节所形成的网络,生产出某种商品”。在全球商品链研究中,

             霍普金斯和沃勒斯坦将商品链的地理空间分为核心—外围结构,以此来描述不平
             衡发展的世界体系。商品链中的核心环节进入门槛很高,所以能够获得很高的垄
             断利润,工人的工资也很高,主要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而外围环节的进入门槛

             很低,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工人的工资也很低,而且逐渐向全球扩散。因此他们
             认为,核心国家凭借垄断地位可以获取很高的利润,而外围国家却要承受生产过
             剩、贸易条件恶化的压力,即使贸易条件不会进一步恶化,也不会拥有光明的改
             善前景。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最早就是在研究服装、鞋业等传统制造业转移的基础
             上而提出的,因此,服装业是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新
             国际劳动分工模式中,跨国服装零售商或者品牌商为追求最低劳动力成本,逐渐

             将劳动密集的服装制造环节进行垂直分离,将其转移到低工资地区,以降低劳动
             成本。服装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解释了发达国家传统服装制造区的“去工业化”,
             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服装业兴起的工业化进程。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认为,服装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以及发展中国家服装制造
             业的扩展,是发达国家面临积累危机的结果。在强大的工会力量及高工资的压力
             下,企业要获取利润,要么通过增加资本投入或引进自动化设备来取代工人,要

             么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低工资国家。由于服装制造中采用自动化设备的空间有限,
             所以,发达国家的服装生产商更倾向于用生产环节的转移来应对上述危机。新国
             际劳动分工理论虽然揭示了全球服装发生空间转移的机制,但是,该理论存在以
             下理论缺陷,以致无法解释服装业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首先,该理论并没有对服装制造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区分,用一个简单的服装
             制造业来判断所出现的产业转移现象,以致无法合理解释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存在
             大量服装制造活动的事实。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认为,服装生产之所以继续留在

             一些发达国家,是因为这些发达经济中存在“血汗工厂”,是发达国家内部的第
             三世界,这种观点显得有些片面。虽然发达国家的服装业中确实存在一些“血汗


                                                                                     75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