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90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人地关系是一种在整体中辩证统一的对象性关系。这个整体即是人和地所构

            成的人地系统,而对象性则揭示了人地关系的本质特征,即人与地都不能脱离它
            的对象而存在。土地科学是研究人与地间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的研
            究对象是土地利用中的人地系统。
                人地关系及其观念是随着人类生产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人

            类社会的早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界,在
            相当长的时期里,人类实际上是处于对大自然的纯依赖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
            化,人类不仅不单纯地依赖自然环境,而且还改造环境、利用环境,驱使环境向

            着有利于满足人类需求的方向演化。
                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对它的经典解释是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经典的解释中地理环境
            和自然环境是同义语;人地关系的非经典解释认为,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生

            存与发展或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广义的)的关系。这里的地理环境被认为是由
            自然和人文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交织、紧密结合而成的地理环境整体。德国
            地理学家拉采尔是人地关系经典解释的奠基人,他创立的“人地学”受达尔文“进

            化论”生态学的影响,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类推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美国
            学者巴罗斯于 1924 年提出了适应论的观点,强调人地关系中人对环境的认识和
            适应。在此基础上,同时代的英国学者罗士培发展了这种思想。他认为人地关系

            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对其周围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一定区域内人和
            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他首先提出了“协调”的思想,即人类需
            要互动地、不断地适应于环境对人类的限制,而这种“适应”实际上是一种不断

            调整,是人类有意识地对人地关系的协调。
                人地关系的非经典解释把人类活动的产物——社会、经济、文化作为地理环
            境(广义的)的一部分,研究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或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广
            义的)的关系,是属于另一种生态类推,即生物生长与发育和环境关系的类推。

            人文地理学的文化地理、社会地理、政治地理等可视为类似“土壤的生态”的研
            究。由此界定的人地关系的协调,无疑是协调的内容更为深刻、丰富。协调论思
            想产生以后很快受到各国学者的认同和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自然和人文的统一已在世界上再次得到确认。70 年代
            以后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加,各种资源的日益减少和匮乏,以及人们对自然环境


            80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