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88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
主要是运费造成的。
(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
近代产业区位理论已经从对工业区位进行探讨发展为对贸易区位、城市区位
进行探讨,将研究对象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将研究目标从追
求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最低转向追求市场最优。
1.一般区位理论——俄林
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
产要素在各地区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
2.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
中心地等级序列:在某一区域内,城镇作为“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商品
和服务。中心地的规模和级别与其服务半径呈正比,与其数量呈反比。规模大、
级别高的中心地还含有多个较其低级的中心地。
中心地模式:理论模式是指在—个平原地区,各处自然条件、资源都一样,
人口均匀分布,人们在生产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均无差别,购物以最近为原则,则
这个平原上的中心地最初应是均匀地分布,每个中心地的理想服务是圆形服务面。
3.市场区位理论——廖什
该理论认为,由于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产地价格加运费),造成需
求量的递减,因而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
的圆形。通过自由竞争,圆形市场被挤压,最后形成了六边形产业市场区,构成
整个区域以六边形地域细胞为单位的市场网络。
经济景观:上述网络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会出现两种地域分异。
(三)产业区位理论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区位理论
形成了增长极理论、点轴布局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和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等为代表的新理论体系。
1.增长极理论
其理论核心内容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
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的经济比周边地区发展
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极。
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