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87

第三章  农业园区的区域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其内容包括区域内产业之间是否协调,产业之间的联系方
             式是否协调,各产业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供给与需求是否协调等。

                 区域经济体,小到省域,大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区等,其协同发
             展成效显著且相关研究不断深化。区域经济体属复杂系统,其协同发展需统合各
             方面要素,区域的产业结构问题是需首要解决的任务之一。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
             阻碍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不利于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因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原动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指区域内各产业在原
             有结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满足区域整体需求,是宏观角度上的协同发展。而区
             域产业结构升级,还涉及产业宏观层面,并反映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的演变。
             对各国而言,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一直在向前推进,一般说来,区域产业

             结构演化具有一定规律并遵循特有路径。

                 三、产业空间布局的区位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布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一国
             或地区的产业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定经济区域来进行,这样就形成了产业在不同地
             区的布局结构。产业布局是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其经济发展战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产业布局

             也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
             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产业布
             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
                 (一)产业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基本思想:对离城市任何一点距离而言,不同农业生产的利润不同,对土地
             报价也不同,报价高者获得使用权,从而确定给农场主带来最大地租收入的农业
             生产布局区间。运输成本差异导致城市周边形成农业布局的圈层结构,即“杜

             能环”。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其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
             其中区位因子包括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该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

             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
             和距离的函数。其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


                                                                                     77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