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208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Music Teaching Methods and Case Design in Primary Schools


               通过对本课的欣赏学习,使学生音乐视野得到拓展,更加热爱民族音乐。本课学习
               以乐曲《快乐的罗嗦》的欣赏与感受为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音乐情绪与情

               感,了解音乐形式及其他领域的相关内容,丰富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2)作品分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彝族民间音乐舞曲特点的弹拨乐合奏曲,
               音乐浓郁的民族风格以及具有舞蹈性的节奏,表现了彝族人民歌唱幸福生活、载歌
               载舞的热烈场面,是彝族人民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一首赞歌。整首乐曲情绪热烈、

               激动,音乐主题仅两个乐句,第一乐句几乎全部都是“do、mi、sol”这三个音组
               成,具有宫调式明亮的色彩,第二乐句转入到较柔和的羽调式,突出了彝族民间音
               乐的特点。这个主题在整首乐曲中反复多遍,每一遍由不同的乐器主奏,形成了音
               乐、音区及力度的变化,民族弹拨乐器丰富的表现力使得整首乐曲简单却不单调。

               全曲分三部分。第一乐段有三个小段落。



                                              (主题乐句)
               第一乐段围绕主题句展开:

               先是短小的引子引出,之后A1段主奏乐器为柳琴和扬琴,主题乐句重复出现了两
               次;A2段主奏乐器为柳琴和琵琶,主题乐句重复出现两次;A3段主奏乐器为阮和
               三弦,主题乐句依然重复出现了两次。
               第二乐段在乐器和节拍上有变化:

               B1段主奏乐器为阮和琵琶;B2段主奏乐器为琵琶和柳琴,同时变成三拍子;B3段
               主奏乐器为阮和琵琶。
               第三乐段围绕主题句展开:
               A4段主奏乐器为扬琴,主题乐句重复出现了两次;A5段为众弹拨乐合奏,速度和

               力度上都变快变强,把乐曲推向高潮。
               (3)音乐与相关文化分析:《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彝族民间音乐舞曲特点的弹拨
               乐合奏曲。《快乐的罗嗦》是冷茂弘编导、杨玉生编曲的舞蹈,1959年为庆祝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工团首演。舞蹈给观众留下了

               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在首都舞台上第一个反映彝族人民经过民主改革,打碎了千
               年的奴隶枷锁,成了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任后的自由、幸福、欢乐的舞蹈作品。
               (4)音响分析:《快乐的罗嗦》有几个版本,本课欣赏选用弹拨乐合奏版本,拓
               展欣赏中选用的是管弦乐合奏的版本。








             • 194 •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