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52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Music Teaching Methods and Case Design in Primary Schools
一、培养良好聆听习惯
“聆听”是指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安静地、专心地倾听音乐。学生良好的聆听
习惯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逐步养成的,教师应通过规范教学常规,强化审美环境,
在教学中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用心聆听音乐,促成审美心理,确
保进行审美体验的基本条件。我们的音乐欣赏活动大都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上,因此离
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力等诸因素也需要由听觉来鉴定和调
整。在聆听的时候保持一份安静的心态,对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着巨大的帮助。人
们常常劝慰:心静则凉。同样的道理,心静,则耳朵更加灵敏,静心,对聆听乐曲所
产生的各种感观则更加清晰明朗。我们教师无论是在哪个年级授课,必须从一开始就
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安静地、专注地聆听音乐。我们一些音乐老师没有意识到良好的聆
听习惯对学生有效聆听音乐的重要性,没有建立学生“聆听”的意识,学生没有养成
音乐课堂“静心聆听”的良好习惯,这一教学缺失在我们长期的音乐教学中暴露并成
倍放大,最终导致我们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无奈”。我们教师在欣赏音乐作品
时,自己也应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和学生们一起专注地聆听音乐,长此以往,学生
才会在教师的影响下养成专注聆听、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音乐才能感动
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有效聆听的效果。
(一)安静聆听
所谓安静聆听强调的是聆听的氛围,并非指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没有其他声音,
而是追求一种有质量的聆听状态。这种状态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听觉的基础上,带有思
考的一种聆听。哪怕是在聆听过程中做律动、画图谱甚至进行音乐游戏,只要学生能
够专注地听,并在音乐活动中对作品的音响有所发现,对作品产生音乐记忆与音乐理
解,这都是有质量的聆听。
有的教师在播放作品时,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也没有设计相应的教学活
动,虽然聆听过程很安静,但这种聆听基本是无效的;有的教师在聆听过程中,一直
用语言干扰学生的听觉,并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这种做法更是不可取的。课堂
上的安静聆听可以是几分钟,也可以是几秒钟,只要问题问得好,过程设计得合理,
就能够创造出有质量的聆听氛围。
如:“人音版”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的《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师在曲谱教
学环节创设了非常有效的聆听氛围。教师将“”5 3 0 3”|”5 0”|”“”4 2 0 2”| ”4
0”|”“”4 4 4 5”|”6 ━ ”|”“”3 3 2 2”|”1 ━ ”|”四个乐句分别演奏给学生
听,启发学生判断教师演奏的是哪一句,并给板书上的四个乐句进行排序,随后准确
地演唱出来。这个聆听的过程虽然只是短短的几秒,但学生的专注度非常高,思维也
•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