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55

样性,并关注学生的审美需求,以音乐作品风格特征以及学生实际的音乐知识结构、能力水平
                   为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导入、深化。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建构学生的音
                   乐知识技能体系,学生应该感受、体验、掌握、理解哪些必要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做到
                   心中有数,不同的年级都有不同的层次与要求,应做到科学性、连贯性、系统性、可行性。
                        音乐课程具有以美育人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培
                   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变的追求。不管是感
                   受与欣赏、表现,还是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效聆听是学习任何一个领域的内容的基
                   础。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提倡自主理解,促成习惯养成,使有效聆听成为培养
                   学生音乐能力、提升音乐素养的第一步,启发学生在聆听中达成审美体验,并终身拥有这
                   份审美情怀,成为真正具有“音乐耳朵”的幸福之人。期待我们的音乐教学如泰戈尔所说
                   的那样:“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拥有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三、听赏活动常用的方法
                   (一)感受主题音乐
                      主题是一部音乐作品中最鲜明、最有特点,并且往往用的最多的、首先让人记住的旋律。掌握
                      一部作品的主题,就等于掌握了这部作品的基本语汇,等于掌握了聆听这部作品的钥匙。由于
                      主题在情绪、体裁、风格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感受、熟悉主题也是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条
                      件。在教学中,由于涉及到音高、音准,所以要求学生通过欣赏与聆听,将音乐主题吟唱出来,

                      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通过听教师的演唱、演奏,或者听
                      赏乐曲中的录音片断,鼓励学生们对主题旋律进行模唱、视唱、背唱,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主题

                      旋律在情绪、体裁、风格上的特点,同时掌握音准,牢记旋律。
                   (二)感受节拍

                      拍子是音乐的脉搏,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听赏活动来感受它。在教学中,除了与学生共同聆听多
                      听各种拍号的歌曲、乐曲以外,教师还要选择拍号明显的歌曲、乐曲让学生强化听赏,设计一

                      些辅助活动引导学生边听赏音乐边律动。以下是几种方法:
                     1.符号法

                       放节拍、节奏明显的音乐,启发学生边听边用笔画出他们感受到的拍子。
                      如┃ ┃ ┃ ┃或 ∨ ∨ ∨ ∨……等符号,还可以将音乐的强弱拍画出来,
                     如:

                                                           ……等符号。



                        2.游戏法
                       学生围坐一圈随音乐的节拍传任何一种物品,可以按节拍规定各种各样的方式传,像我们经

                      常做的“击鼓传花”的游戏,但是这些活动是为了感受节拍,所以要按拍子传。如传笔或尺子,


                                                                                                    - 42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