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70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Music Teaching Methods and Case Design in Primary Schools
Music Teaching Methods and Case Design in Primary Schools
③教师再出示一些节奏短句,让学生根据节奏的特点,任意选择音符为节奏配上
③教师再出示一些节奏短句,让学生根据节奏的特点,任意选择音符为节奏配上
旋律。
旋律。
如:
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④旋律创作练习。有了以上基础,可以指导学生为儿歌、歌词配旋律,首先教师
④旋律创作练习。有了以上基础,可以指导学生为儿歌、歌词配旋律,首先教师
要启发学生理解歌词,分析其情绪、节奏、语调等的特点,鼓励学生按其特点创编出
要启发学生理解歌词,分析其情绪、节奏、语调等的特点,鼓励学生按其特点创编出
优美、活泼、激昂等有感情的旋律来。
优美、活泼、激昂等有感情的旋律来。
⑤伴奏创编练习。伴奏创编练习是指引导学生为歌曲配前奏、间奏,为歌曲、乐
⑤伴奏创编练习。伴奏创编练习是指引导学生为歌曲配前奏、间奏,为歌曲、乐
曲配伴奏,配二声部等练习。学生在创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曲配伴奏,配二声部等练习。学生在创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也逐渐熟悉了节奏、旋律。学会了识谱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识谱并没有当作目
也逐渐熟悉了节奏、旋律。学会了识谱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识谱并没有当作目
的去追求,只不过是从属于创作音乐这个主要目标的。
的去追求,只不过是从属于创作音乐这个主要目标的。
的确,识谱教学应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中,达到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的统一。其
的确,识谱教学应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中,达到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的统一。其
一,学习知识不能变成枯燥的机械的读谱训练,以致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其二,不能
一,学习知识不能变成枯燥的机械的读谱训练,以致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其二,不能
脱离知识进行教学,造成学生在心灵上得不到美的滋润。只有通过创作学习活动,才
脱离知识进行教学,造成学生在心灵上得不到美的滋润。只有通过创作学习活动,才
能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地掌握读谱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能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地掌握读谱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第六节 理想童声的基本特点都有哪些
第六节 理想童声的基本特点都有哪些
儿童嗓音的训练,既有与成人相同之处,更有其特殊的方法,其内容、方法、过
儿童嗓音的训练,既有与成人相同之处,更有其特殊的方法,其内容、方法、过
程等都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切忌搬用成人
程等都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切忌搬用成人
嗓音训练的成套方法,从而使童声训练健康、正常地进行。
嗓音训练的成套方法,从而使童声训练健康、正常地进行。
理想的童声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理想的童声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①在音质音色方面,儿童的嗓音一般比较稚嫩、清脆,音色区别不明显,训练
①在音质音色方面,儿童的嗓音一般比较稚嫩、清脆,音色区别不明显,训练
时要求不能过高,以避免产生不良后果。童声训练的第一目标是获得干静、柔和的声
时要求不能过高,以避免产生不良后果。童声训练的第一目标是获得干静、柔和的声
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将追求音质的美放在首位。不好的音色:带有“漏气
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将追求音质的美放在首位。不好的音色:带有“漏气
声”与“嘶哑声”;干、粗的喊叫声;无共鸣,用力积压出来的声音;僵直生硬,
声”与“嘶哑声”;干、粗的喊叫声;无共鸣,用力积压出来的声音;僵直生硬,
不会控制的声音;机械、死板、不和谐的声音。美好的音色:清澈干净。没有“杂
不会控制的声音;机械、死板、不和谐的声音。美好的音色:清澈干净。没有“杂
音”;优美、轻快而富于弹性;靠口腔前发出的有共鸣的声音;有控制的声音。
音”;优美、轻快而富于弹性;靠口腔前发出的有共鸣的声音;有控制的声音。
②在歌唱的音域方面,一般人的音域大约在两个八度以内,但情感起伏较大的歌
②在歌唱的音域方面,一般人的音域大约在两个八度以内,但情感起伏较大的歌
曲,往往要求演唱者的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经过训练的还可以达到三个八度。
曲,往往要求演唱者的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经过训练的还可以达到三个八度。
• 56 •
•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