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信息的脉络
P. 237
·第三部分·
第十一节 信息科学:无尽的前沿
开创世界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真问题!要捕捉真问题!
——李·斯莫林
这些年来,我有幸眺望信息科学的前沿,看见的景象令人心潮澎湃。有些技
术如同科幻,正在一步一步走进现实。
在接下来的十年,网络的连接数量将达到千亿级,宽带速度每人将达到 10
Gbps,算力实现 100 倍提升、存储能力实现 100 倍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超
过 50%。围绕信息和能量的产生、传送、处理和使用,技术需要不断演进。
我们需要新的工具和技术,只是将手头的工具和技术升级,并不足以应付我
们面临的挑战。我们要如何打造超级算力、如何在纳米级别驾驭光、如何突破冯·诺
依曼限制、如何生产更充裕也更清洁的能源等,对于这些难题,我们需要新的方案。
在 2021 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发布了迈
向智能世界 2030 的九大技术前沿,呼吁产学研精诚合作,以开放包容、协同创新
的机制,汇集全人类的智慧和创新能力,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以及解决所面临的
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前沿一:定义 5.5G,支撑未来千亿规模的多样性联接
第一个前沿,就是万物互联的前沿。我们不仅要联接所有的人,还要联接海
量的物,而连接物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当前 5G 定义的三大场景很难支撑多样性
的物联场景需求。例如工业物联的应用,既要海量连接,又要上行大带宽,必须
在 eMBB 和 mMTC 之间增加一个场景,命名为 UCBC(上行超宽带);有一类应用,
既要超宽带,也要低时延和高可靠,必须在 eMBB 和 URLLC 之间增加一个场景,
命名为 RTBC(实时宽带交互);在车联网中的车路协同,既需要通信能力,又需
要感知能力,必须新增 HCS 场景(通信感知融合)。因此,必须从 5G 场景“三角形”
变成 5.5G 场景“六边形”,从支撑万物互联到使能万物智联。
前沿二:在纳米尺度上驾驭光、实现光纤容量指数级增长
5G 联接的挑战在数量,光纤联接的挑战在容量。今天一根光纤承载 100 万人
观看 4K 视频,2030 年要承载 100 万人欣赏 MR(混合现实),单纤容量要提升 10 倍,
超越 100T。
首先是光收发激光器,采用高调制器件实现 2~3 倍的波特率提升;同时采用
• 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