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0 - 信息的脉络
P. 260
·信息的脉络·
第四节 人工进化
当莱特兄弟和其他人不再模仿鸟类飞行,而是开始研究空气动力学的时候,
人类对“人工飞行”的探索才算是取得了成功。
——彼得·诺维格(Peter Norvig)
19 世纪后期,达尔文与华莱士各自想出了自然选择理论,它是一项解释进化
发生的模型,正如 17 世纪后期牛顿的万有引力模型解释了为什么行星轨道呈现为
椭圆形。当然这两种理论或模型,都不是其理论的终极答案。
约翰·格瑞本(John Gribbin)在其著作《深奥的简洁中》对达尔文式进化的
精义归纳为三个步骤:首先,子女与父母相似,特征是代代遗传;其次,这个复
制遗传的过程并非完美,每一代个体间存在少许差异,即使是同胞兄弟;最后,
不是每个个体都有机会存活到成年以繁殖下一代。这三个步骤通常被称为“遗传,
变异,适者生存”。那些个体可以存活下来的不一定是生理条件或运动能力最好
的个体,而是最适用于环境的,好比一片拼图适合于周遭拼图,或是钥匙与锁的
契合。不是以任何标准来衡量谁比较适合生存,而是以能否存活、繁殖来论证真
正的赢家。
让达尔文领悟出自然选择的观测证据,有部分来自他对加拉巴哥群岛上鸟类
的研究。散布于各岛的鸟都属于同一种类,而在某个岛上,鸟类赖以谋生的种子
外壳非常坚硬,很难打开,所以这里鸟类的喙短而有力。而在另一座岛上,鸟类
必须从凹槽或裂缝中叼出食物,所以这群鸟的喙又细又长。每一种鸟都在自己的
土地上适应良好,但如果将一些放到别的岛上,他们必须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奋斗。
这里的奋斗并非指这些鸟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竞争,而是在同一物种间取得食物的
竞争。对于只有坚硬的种子可以吃的小岛上的鸟类,具有强壮的喙的鸟将具有赢
过其他同类的优势,这表示它们能获得更多的食物,从而也能生出一大窝能继承
具有结实的喙这个特征的小鸟。而对于喙不结实的鸟类,则只能获得较少的食物,
生出较少的一代。同样的,以进化论的观点看,多过狐狸的兔子并非与狐狸竞争,
而是与其他兔子竞争。跑得最快又能以无法预测的路径行动的兔子将能够存活繁
衍,不然就会被吃掉。因此在下一代中,兔子会跑得更快,路径也更难以捉摸。
在进化生物学中,这被称为“红后效应”(Red Queen effect),名称来自路易斯·卡
洛尔(Lewis.Carroll)小说中的一个角色:她(红后)必须努力奔跑,才能够停留
在原地。
如今,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仅仅适用于自然生物的竞争,更广泛应用于商业
竞争、城市竞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中。现在,地球的自然环境几乎没有被人
• 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