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71

第七章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分析研究




               间释放,围岩迅速形成拱效应,因此在埋设测点时应尽量紧跟开挖面,减少测前损失。





















                         图 7-20 麻栗场隧道 ZK31+660 周边收敛(下测线)时间曲线图























                         图 7-21 麻栗场隧道 YK31+590 周边收敛(下测线)时间曲线图

                   第三,“S”型(见图 7-22 所示)这类曲线可以划分三个阶段:缓慢增长阶

               段——持续时间为 2~5d,平均变化速率小于 0.2mm/d;快速增长阶段——持续时间一
               般 12d 左右,平均变化速率一般为 1mm/d 左右;缓慢增长—趋缓阶段——持续时间
               10~15d,平均变化速率小于 0.2mm/d。这一类型曲线的特征是:在刚开始围岩速度较小,
               不过很快围岩变形速率加快,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围岩变形速率逐渐减慢最后趋于

               稳定。此类一般为受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的破碎围岩或角砾岩地段,在隧道开挖初期,
               由于支护采用了强支护,变形较小,但当受雨季雨水量影响,变形量迅速增加,当与
               设计强度够大,变形在一段快速增长后由于支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护抗力而趋缓直至稳

               定而形成“S”,而另一种情况为支护较弱而围岩压力较大,此时可由此衍生出另一
               类曲线,在围岩压力的作用下,变形速率会不降反升,支护最后发生屈服失稳,此类


                                                                                         • 259 •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