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5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75

第七章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分析研究




               相对较好的Ⅲ围岩,有时也会出现在Ⅴ级围岩中,因为在这些围岩段由于施工中采用
               小导管超前注浆或长管棚等预支护,使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并且初期支护
               使用了工字钢强支撑,使开挖面形成了有效的拱效应,在掌子面开挖后,仍然存在一
               个完整的支点,削弱了空间效应,另外Ⅴ级围岩成厂型与时间还有很大的关系,Ⅴ级

               围岩开挖进度较慢,使得在短距离内围岩位移得以释放。Ⅲ、Ⅳ级围岩空间效应曲线
               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另外说明,支护状况对于隧道围岩变形的空间效应有明显的
               影响,从另一方面也验证了空间效应的真实存在。②一般情况下,由于受施工工序的

               影响,拱顶处围岩较早地进入了稳定状态,起拱线附近的围岩次之,而边墙围岩最迟
               进入稳定状态。因此,在选择二次衬砌时机时最好参考周边收敛(下测线)达到稳定
               的时间。③台阶法开挖的隧道,Ⅲ、Ⅴ级围岩在距下台阶开挖面 1 倍到 1.5 倍的径处,
               隧道围岩变形位移释放率一般能达到 90%,Ⅲ级围岩有些断面达到 100%,Ⅳ级围岩

               一般在 1.5 倍到 2 倍的径处,隧道围岩变形位移释放率一般能达到 90%,围岩达到稳定。
               一般情况下,台阶法开挖的隧道在距下台阶开挖面 2.5 倍到 3.5 倍的径处,围岩变形
               位移释放率达到近 100%,围岩变形已经趋于稳定。






















                            图 7-26 麻栗场隧道 YK32+050 断面拱顶下沉开挖面效应

                   (三)隧道围岩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对比麻栗场隧道工程地质背景特征,确定麻栗
               场隧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围岩地质结构特征、岩石力学性质、地应力以及地

               下水以及施工因素。由于隧道大部分场地处于浅埋地段,地应力为低地应力地段,这
               样仅考虑围岩地质结构特征、岩石力学性质、地下水及施工等因素对隧道围岩变形破
               坏的影响。

                   在确定麻栗场围岩变形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和监测统计数据,
               对麻栗场隧道围岩变形因素进行分析。


                                                                                         • 263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