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0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70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式中,a、b 为待求系数。
                  对变形数据处理求得系数 a、b 后,得回归函数如下式所示:



                  用此回归函数计算出回归收敛曲线绘于图 7-19 中,将实测值与回归曲线上的对
             应值进行比较。利用相关系数 R 来判别选用的对数函数进行回归分析的合理性,回归
             相关系数 R=0.9793,表明Ⅳ级围岩断面周边收敛回归分析位移与时间之间有良好的线

             性关系,可以用此类函数对围岩位移初期变化趋势做出预测。
                  2. 隧道围岩变形时态效应总结
                  根据麻栗场隧道的监控量测资料,我们对监测断面围岩变形位移—时间曲线图和
             时间效应分别进行了总结。①时间效应总结:迄今对麻栗场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水平

             收敛的围岩变形监测结果表明:隧道各台阶开挖后前 5d 的围岩变形位移量最大;隧
             道开挖后 10~20d 时位移释放率绝大多数能达到 70% 以上;隧道开挖后 30~40d 时位
             移释放率已接近 100%。Ⅳ级、Ⅴ级围岩一般埋点后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围岩
             测点变形基本上就会趋于稳定。因此,上文以及后文中各收敛项目监测断面的分析内

             容主要侧重于埋点后经历一个月左右时间的监测结果。②曲线特征总结:在绘制麻栗
             场曲线图的过程,我们发现麻栗场隧道围岩变形位移—时间特征曲线主要存在以下四
             种类型:“抛物线”型、“厂”型、“S”+“J”型、“似台阶型”。
                  第一,“抛物线”型(见图 7-20 所示):这种类型曲线在变形趋稳时大致可分

             为三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持续时间为 2~6d,平均变化速率为 0.8~1.5mm/d;缓
             慢增长阶段——持续 5~13d,平均变化速率集中为 0.4~0.8mm/d;趋稳阶段——持续
             时间为 15d 左右,平均变化速率略小于稳定速率 0.2mm/d。这类曲线一般存在于周边
             收敛下测线,而围岩一般为地质条件较差的角砾岩、泥质页岩地段,这类围岩变形稳

             定时间较长,具有明显的蠕变性质,但尚在支护安全范围内。这种类型曲线的特征是:
             隧道围岩变形速率在开挖后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掌子面的推进,无明显过渡阶段,
             围岩变形速率逐渐减小直至变形趋于零,因此此类断面应适当加长时间进行监测,在
             监测上要注意变形量过大而使二衬侵界。

                  第二,“厂”型(见图 7-21 所示):这种类型的曲线在变形趋稳时大致可分为两
             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持续时间为 1~5d,平均变化速率为 0.6~2.5mm/d;趋稳阶
             段——这一阶段的平均变化速率均小于 0.2mm/d,在一些地段速率基本保持在 0mm/d。
             这一类型的曲线的特征:掌子面的开挖致使前期的围岩变形速率迅速,一段时间后隧

             道的围岩变形骤减,围岩变形在短时间趋于稳定。上述曲线一般存在于整体性较好,
             较干燥的Ⅲ级灰岩、白云岩地段,由于此类岩石具有硬脆性,围岩压力在开挖初期瞬


             • 258 •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