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5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65

第七章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分析研究




                   碎石:褐色,稍密,碎石成分主要为砂质页岩硬块,大小约 0.5~1.0cm,碎石含
               量约 50%,余为泥沙,层厚 0~1.7m,主要分布在 ZK31+930 冲沟附近。
                   2. 寒武系(∈)
                   白云岩(∈ 2+3):灰白色,中厚层状,弱风化,岩性坚硬、脆,岩体受断层影响,
               部分岩体较破碎,厚度大,在洞身处该层主要分布在 K32+250 至茶洞端洞口。

                   灰岩(∈ 1):灰色 ~ 灰黑色,弱风化,薄层状为主,该层沿隧道纵向在洞身处
               分布有三段,在 ZK31+455~505(YK31+450~515),ZK31+550~630(YK31+560~640)
               段灰岩具泥质条带,岩石受水平向构造挤压明显,褶曲强烈发育,但岩体较完整;

               ZK31+930~ZK32+090(YK31+940~YK32+100)段灰岩受构造影响较小,岩体较完整,
               裂隙较发育,岩质硬、脆,局部沿层面易裂开,纵波波速为 3200~3400m/s。
                   砂质页岩(∈ 1):砂状结构,页理构造,位于地表的砂质页岩呈强风化状,风
               化呈黄色,风化层厚度一般小于 2m,岩性较软弱,下部弱风化层呈灰色,岩性坚硬,

               岩体受水平向构造挤压明显,局部发育褶皱,但岩体完整性较好。在洞身处该层主要
               分布在 ZK31+505~550(YK31+515~560)、ZK31+630~720(YK31+640~730)。
                   构造角砾岩:灰色,母岩为灰岩,角砾大小一般为 0.5~2cm,部分为 0.5~2cm 的

               片状,已重新胶结,见明显的错动画和阶步,并见褐红色浸染物。弱风化,岩性坚
               硬,岩石大部分胶结较好,部分较破碎,且溶隙发育,方解石脉很发育,部分溶蚀面
               上附少量的泥沙。该层纵波波速为 2000~2200m/s,其平均完整性系数为 0.37,平均视
               电阻率 1258Ω·M,该层在隧道洞身处分布在 ZK31+720~930(YK31+730~940)、
               ZK32+190~250(YK32+200~260)。

                   3. 隧道场地地质构造
                   根据 1 ∶ 20 万吉首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区域地质图,该隧道场地地质构造复杂,
               隧道穿越百合村一庄头寨倒转背斜的边缘,隧道区及其附近发育断层 F1,F2 和 F3(水

               田河一地所坪逆断层),隧道轴线与构造线近垂直相交。
                   百合村一庄头寨倒转背斜:轴线北北东向,脊线微有起伏,北部遭受水田河一地
               所坪逆断层破坏,隧道洞身处的砂质页岩段为倒转背斜的翼部,隧道与该背斜轴线近
               直交,受其影响,在隧道吉首端洞口附近的岩体褶曲发育,岩层产状陡。岩层产状为

               152°∠ 65°。
                   断层 F1:倾向约 335°,倾角约 67°,断层宽约 20m,断层带内为压碎岩,岩
               石极破碎,含少量的断层泥。断层位于吉首端洞门外侧 70m 左右。
                   断层 F2:倾向约 135°,倾角约 30°,断层宽约 110m,断层带内为构造角砾岩,

               已重新胶结,岩石一般较完整,部分较破碎,溶蚀裂隙发育,断层富水性和透水性较好。
               断层地表分布在 ZK31+850~960(YK31+860~970)。


                                                                                         • 253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