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P. 141

第七章  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研究



             型语言包括形体、动作、表情、色彩、图表、空间、蒙太奇语言等,它们构成电
             视图像的基本信息;音响语言指现场音响、音乐语言。这些非语言符号的传播不
             受线性时间的束缚,可以由多通道进行非顺序展现。


                 二、电视编辑听觉性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分析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类语言和其他声音符号。
                 (一)类语言

                 类语言是人类发出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它是一种类似语言的符号。类语
             言包括辅助语言和功能性发声。
                 辅助语言是指辅助人类口头语言的声音要素,主要包括音调、音量、音速和
             音质。通俗地说,说话时的抑扬顿挫会使同一句话产生不同的意思,比如在央视

             《新闻调查 - 双城的创伤》节目中,记者柴静和被采访的小朋友同坐在小板凳上,
             她压低说话的音量,用充满磁性的声音像知心朋友谈话一样和小朋友交流。同样
             的高度以及身体的近距离拉近了记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她得到了小朋友的
             信任,顺利地了解到事件真相。功能性发声是指人发出的哭、笑、哼、叹息、呻

             吟、口头语等声音。它们不具有固定意义,往往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比如 2008 年央视播音员赵普在口播汶川地震的新闻时,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一度语噎抽泣。这对于播音来说是一次“事故”,但就是这个感人的“事故”,
             反映出他内心的善良和对灾区人民的情感。

                 (二)其他声音符号
                 其他声音符号包括鼓、口哨、汽笛等现场音响同期声和音乐声等。
                 1. 现场音响同期声等听觉性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现场音响同期声是指伴随事件发生而同时发出的各种音响,对画面内容起着

             补充介绍环境和说明背景特点的辅助作用,可增强电视节目的现场感,提高真实
             性,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运用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对应法,即声画合一,主要是指现场效果音响,包括画面中一切发声体所发
             出的音响。电视节目一般大量运用实况录音效果,但有时还是需要从音像资料效

             果库中挑选。在选取和运用音响素材时,应力求做到与画面配合真实。例如,画
             面上是鸡群就不能配以鸭叫;画面上是小汽车奔驰就不能配以火车汽笛声等等。
                 延伸法,将前一镜头的效果向后一镜头延长,可以保证效果声的尾音完整,



                                                                                 ·129·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