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P. 145

第七章  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研究



             报道长江洪峰顺利通过葛洲坝的一条新闻的两个不同标题,前者形象生动,效果
             比后者更佳,而且还比后者少了 9 个字。《美国:龙卷风》《约旦:汽车赛》类
             的标题,虽然用冒号代替了谓语动词,但更简短更直观,在现代电视新闻中应用

             得比较普遍。象《五保老人游西湖》《检查团来了!走了!》《肖老汉不上访了》
             《引滦入津工地上的一对好夫妻》等标题,就如街坊邻居在谈话一般,没有一点
             矫揉造作,朴实无华,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二)导语的制作

                 电视新闻导语的作用主要有三:其一,引起注意。由于电视收看家庭化所形
             成的随意性,观众收看电视心理一般处于涣散状态。所以,一条电视新闻能否引
             起观众的兴趣,以鲜明、强烈、集中的内涵刺激观众的心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导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二,揭示主题。电视新闻导语要在突出新鲜、有意义

             的事实的同时,用简练的语言渲染一下气氛,揭示出主题。其三,确立基调。电
             视新闻导语可以有几十种不同的写法,但无论如何,都要抓住整个新闻的核心,
             要能吸引观众看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为主体的写作确立基调。
                 因此,电视新闻导语写作要开门见山,直奔新闻主体的内容,显示出可看的

             价值。既要带新闻事实本身,也要发掘新闻事实的内涵,从背景、由头、主题上
             下功夫。要突出一两个或两三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如何入何事、何地等),做到
             简明扼要,主题突出。
                 (三)主体的写作

                 一条电视新闻一般只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文字稿只能容纳 270 个字左右。
             虽然新闻主体是对导语的诠释和补充,但也不可拖沓啰唆。要紧扣主题精心选择
             事实,讲究结构严谨,恰到好处地进行叙述与议论。
                 如荣获“中国新闻奖”的电视新闻《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的心中丰碑》,

             其主体部分运用了三个典型人物的事例,就完美地表达了这条新闻的思想深度和
             感染力度。这三个事例是:一位盲人在亲人搀扶下步量大桥的宽度,手摸桥索的
             直径;一位在大桥边住了几十年的老太太兴奋地说:“原来是小舢板、小轮渡,
             现在啊,大桥,这大桥啊!我像站在云里,我高兴啊,拍了五张照片。中国人民

             有志气……”为造桥劳累而病逝的主桥设计师张介望的爱人徐如华说:“张介望
             过早地去世了,没有看到他日夜盼望的大桥通车。他如果知道我能参加大桥通车
             仪式,那他在九泉之下也会含笑的。”



                                                                                 ·133·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