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P. 67
第三章 播音主持理论及其艺术研究
美趣味、情绪心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欣赏对象表现出来的突出点、独特点、
新异点,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欣赏过程都是一种合力,即欣赏主体与
欣赏客体的相互作用力相克相生的过程。这中间产生的差异错综复杂,实有进一
步研究的必要。
从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中,我们是否可以察觉目前广播电视播音创作所面临
的几个问题:
第一,播音应该是一种创作,但并非所有的播音都是创作,更不是每位播音
员的每一次播音都必然属于创作的范围内。现在看,有许多播音离“创作”这一
范畴还相距甚远。因此,不能用对播音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来取代对播音创作基准
的客观评价。还有一部分播音,进入创作的领域,但只能达到基本层次的水平,
不能给人以更高的审美情趣。因此,不能认为只要遵从了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
就同时具备了四个欣赏层次的审美要求。只有播音中的少数同志,能够把广大听
众、观众引导到高级欣赏层次中,稳定地给他们以各种各样的美感享受。这个情
况,不能不造成播音艺术的自强不息、刻苦攀登的氛围和趋势。
第二,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要求播音员的东西比要求听众、观众的东西更
多、更高。播音员在各种节目的播音中要满足不同欣赏层次的不同需要,以不变
应万变是不行的,而最基本的一点,恰是目前最薄弱的一环,就是基本功不足。
要想达到播稿时锦上添花,无稿时出口成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无法做到的。
基本集中到、落实到语言上,是语言功底和语言功力问题,这就要多听、多练、
苦学、苦钻,特别在语感上、表达上下一番功夫。播音艺术不能孤芳自赏,只有
在精通圆熟之后,才有可能进入美学的殿堂。
第三,欣赏层次的高低深浅之间总是随着时代发展的,今天的高和深,到明
天也许就变为中档了。因此,自满自足是美学追求的大敌。听众来信,是重要的
信息反馈渠道,但对赞誉的评价不应高过对欠缺的指点,哪怕后者在数量上极少。
赞扬的声音充盈于耳,必然带来美学评价的偏听。正如名人的一切并非都是精品,
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也永无止境。
第四,欣赏层次中,对声音的状况似乎有所强调,但并不意味着声音决定一
切。凡是有色彩的声音,一旦与语言内涵紧密结合,就会生发出引人的魅力,而
只要陷入声音表面的追求,便会走到美的反面去。
第五,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也属于广播电视宣传的各个环节,领导、采编、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