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P. 65

第三章  播音主持理论及其艺术研究



             捉、不易留下印象,这中间的难度是很大的。如果不高瞻远瞩,驾驭全篇,如
             果不悉心体味、明察秋毫;如果不把集中性与准确性紧密结合起来,要使广大听
             众、观众的欣赏进入这个层次是很困难的。即使勉强进入这个欣赏层次也不会
             从中受益。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听众、观众不能进入这个欣赏层次,并非播音艺术的过
             失,这是要分清的,不可混为一谈。造成有些听众、观众不能进入这个欣赏层次
             的重要原因,恐怕要归结为素质和修养的问题。有的人,对新闻性节目并不喜爱,

             往往抱着猎奇的心理,如果没有什么社会新闻,就不加以注意,更多的人喜欢听
             新闻性的节目,却只满足于什么事而不大注意新闻事实与政策、与形势之间的关
             系,至于为什么报道这条消息,这条消息体现了什么政策精神,几乎连想都不想。
             当然,不少人是注意从广播电视中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但并非能从播音的有

             声变化上去了解,倒是多从提法、语词上去考虑。只有那些有较深修养、较高素
             质的人,特别是熟悉有声语言的人,善于辨别其中分寸感的变化,从而深入捕捉
             政策分寸的不同。
                 从播音艺术的发展看,从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看,我们都没有权利放弃

             对这个欣赏层次的把握,降低对播音艺术的要求,只有深入认识它,尽力丰富它,
             才有可能使播音艺术放出异彩。
                 现在有一种彻向,似乎集中性、准确性的社会要求成了影响听众、观众欣赏
             广播电视节目的障碍,而“向生活靠拢”“亲切自然”才是“缩短距离”“吸引

             听众”的坦途。这种观点,以“听众、观众是上帝,是最高审判者”为名,主张
             散漫性、模糊性的自由迎合,向低层次审美趣味投其所好。这种观点,必然削弱
             党的喉舌的使命感,减轻了提高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责任。这种观点如果扩散开
             来、发展下去,就会把“教育和鼓舞”的艰巨任务置于脑后,把播音艺术降低到

             不问新闻素质、不讲宣传质量的油腔滑调、插科打诨的“自由言语”的水平。
                 现在进行的改革,是以提高广播电视的宣传质量为根本点的,任何节目取舍、
             时间调整、结构改善、形式改进、样式更新,都不能忽视这个根本点。离开这个
             根本点谈改革,大概是少有成功的希望的。

                 能不能引导广大听众、观众进入这三个欣赏层次,应该看作一个标志:提高
             广播电视宣传的标志,提高播音水平的标志,改革的标志。广大听众、观众理应
             从这个欣赏层次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而不应在低层次的审美情趣中满足于浅



                                                                                  ·53·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