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P. 83

第三章  播音主持理论及其艺术研究



             之高的媒体对于受众,其本质上是‘俯视’的。即使媒体越来越多地追求‘寓教
             于乐’的技巧,但核心还是‘教育’和‘教化’。”学者白兰也认为:“传统播
             音主持人通常也作为党的喉舌的角色来对所有话题传达观点和精神,而不是作

             为真实个体自我来发表个人情感观点,因此传统播音主持人传播的话题对于人们
             来说显得距离感较强、共情感较弱。”新媒体时代媒体话语权从传播者向受众过
             渡,传播模式从线性传播向互动交流过渡。为打通新媒体传播渠道,播音主持主
             体要以用户思维为导向,结合大众传播心理,借鉴新媒体主播的沟通模式,从民

             众的实时反馈中吸取认知经验,对固有思维范式和创作路径进行优化改造,对受
             众关心的文化内容进行创造和转化,以满足人们对“真实”“独立”“社交”等
             方面的需求,同时考虑受众的接受习惯和认知能力,基于共有的意象图式进行内
             容创作。

                 (二)正视身份冲突,明确职责范畴
                 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不断发展的趋势之下,播音主持人积极参与新媒体
             创作,由此产生出官方身份、半官方身份、非正式身份等多重身份,其在官方身
             份和非正式身份之间不断转变,造成了自我认知与受众认知的模糊与冲突。首先,

             在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布个人观点,但人们在审视其
             作品时仍认为是官方身份,代表官方形象。其次,尽管播音主持人努力塑造非正
             式身份,其思想仍具教化的惯性,姿态仍旧处于高位,有较强的宣传意味,是官
             方话语的一种延伸。再次,播音主持人以非正式身份面世时,为拉近与群众距离,

             往往借鉴网络流行语言、小众语言等,容易陷入语言误用和东施效颦的窠臼。另
             外,为求新求快,媒体人对当下转载新闻事件、民间信息核实不严,可能受到谣
             言、假新闻、反转新闻、反反转新闻的牵连,最终造成官方形象和个人形象受损,
             丢失原有的群众基础。对此,播音主持人需要深刻了解受众思维,在非官方人设

             构建上应慎重而为,做到严谨克制,坚持媒介人的涵养与操守,坚持正确的舆论
             导向、工作取向。针对网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业态,应明确自身党政
             宣传、信息把关、舆论引导、人文关怀、维护公众利益等职责,在新媒体传播实
             践中从专业性、权威性、影响力、凝聚力等方面做到独树一帜。

                 (三)破解内容生产逻辑,实现差异化竞争
                 麦克卢汉认为,只有当广播、电视出现后图书的教育功能才得以显现出来。
             专业播音主持人要洞悉新媒体内容生产的内在逻辑,不断挖掘广电播音主持工作



                                                                                  ·71·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