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P. 79

第三章  播音主持理论及其艺术研究



                 一、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艺术的现实困境

                 (一)新媒体对播音主持既有结构体系的冲击
                 在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不乏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如 20 世纪 30 年代席卷欧洲的

             广播和 50 年代风靡美国的电视。在新媒体尚未登场之前,传统媒体(报纸、电
             视、广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闭环,身居高位,振聋发聩。随着新
             媒体的兴盛和所带来的创造性的“破坏”,势必造成传统媒体“高地”的失守。
             一方面,海量信息冲淡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新媒体造就的分布式内容生产和个

             性化推荐服务冲击着专业媒介的中心地位;民间主播多元化、节点化、陪伴感、
             现场感的特征满足了新媒体受众不同层次的观看需求。在信息宣传发布层面,民
             间主播以数量优势和现场优势强势冲击着广播电视演播厅。另一方面,新媒体双
             向互动的特点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与话语权,日益冲淡与主流媒介的固定关联。

             新媒体让广播电视主播失去对话语权的掌控,在网络场景中,观众一旦感受到不
             适,可以在任何一帧画面前选择退出、跳过、屏蔽,快速切断信息的线性传递。
             与此同时,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 虚拟主持人正以时效性强、持续性高、
             技术迭代速度快等优势试图全面替代真人播音主持的工作。上述现状都令现今的

             播音主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专业播音主持主体角色转型困境
                 在广播电视传统媒介中,播音主持人不仅承担着官方“传声筒”的职能,其
             在语言表达、临场反应、统筹协调、组织串联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新

             兴媒介产生后,传统播音主持在内容生产上仍受到固有思维的限制,表现出能力
             发展不平衡的缺陷。作为当下媒介融合模式的实践者,播音主持人员必须做好角
             色转型,其角色职责不仅要守好传统媒介的一方土地,还需要开辟新媒介的话语
             权与新媒体主播竞争。他们需要学习新媒介语言话术,了解新媒介平台流量打法

             和传播策略,尤其要时刻关注网络舆论环境、网络受众的心理变化等,这对于单
             向输出的传统媒介播音主持人是一项艰难的转型过程。当代社会人们面对主流媒
             体的态度从对权威性的重视逆转为对单一说教的嫌恶,传统媒体主持人势必要在
             整体形象上作出重大改变,以挽回曾经的受众。但长期标准化的训练和严苛的质

             量监控下,播音主持的转型升级显得步履维艰,一些传统播音主持因为心态代沟
             和学习精力有限不愿转型,另外一些则因被标准化的训练和思维模式束缚住手脚,




                                                                                  ·67·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