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26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用与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区域内光热资源一年一熟盈余、一年两熟不足,无
            霜期短,适合种植春大豆与春玉米。该区域主要采用 4 ∶ 2 或 6 ∶ 2 种植方式,
            因当地植株较高,相邻玉米带间距可适当扩大至 2.3m 以上,大豆密度缩至单作

            的 85% 左右(见表 3-1)。为了保墒和除草,玉米带与大豆带均需覆膜。区域内
            宜选用紧凑型、矮秆玉米品种和耐阴性较强的大豆品种,于4月下旬运用专业机
            械分别实现大豆与玉米铺膜施肥播种一体化。由于区域内降水不足且蒸发量大,
            需加装滴灌设备,玉米大豆分别控制灌溉。为缓解土壤板结,宜采用水肥一体化

            滴灌系统。5 月中旬,大豆与玉米系统同时进行杂草防除,苗后期统一防治病虫。
            6 月中旬分别化学控旺,9 月中旬运用带状间作作业方式进行收获。
                3. 西南地区间作模式
                云南、贵州等部分地区年有效积温不高,气候复杂,适合春玉米与春大豆带

            状间作。田间配置方面,主要采用 3 ∶ 2 或 4 ∶ 2 种植方式。同其他模式原则一
            致,该模式需通过调控间距、行距,尽量保证玉米密度与当地单作的密度相当。
            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区域内大豆播种密度可适当降为当地单作的 70%。生产环
            节,应选用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和耐阴型大豆品种。在 4 月中下旬,选用密植分

            控播种施肥机同时播种施肥,玉米大豆分控分施。5 月上旬,大豆与玉米系统分
            别同时防除杂草,大豆优先化学控旺。6 月上旬,玉米开始化学控旺,大豆与玉
            米统一防治病虫害,9 月中下旬采用间作作业方式收获。
                4. 西南地区套作模式

                四川、重庆、陕西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广西、云南南部
            等地适宜种植春玉米与夏大豆。该区域为低纬度山地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资源
            丰富,适种期长,可实现一年三熟,适合发展青贮与粒用玉米大豆。田间配置方
            面,采用 2 ∶ 2 或 3 ∶ 2 种植方式,由于该模式中玉米大豆共生期较短,两作物

            种植密度可与单作相当。例如,部分地区共生期超两月,大豆种植密度可降至单
            作的80%。该模式应选用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和耐阴型大豆品种。3月底至4月初,
            采用密植播种施肥机对玉米同播同施。4 月中下旬,玉米进行封闭除草和定向除
            草,并注意防治虫害。5 月中上旬,玉米开始化学控旺,6 月中上旬,采用密植

            播种机播种大豆,同时施入玉米追肥和大豆种肥。6 月底至 7 月初,对大豆进行
            杂草防治和化学控旺。7 月底至 8 月初,采用自走式两行玉米收割机收穗,9 月
            采用农药防治大豆病虫。10 月底至 11 月初,采用联合收获机进行大豆收割脱粒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