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27

• 第三章  玉米种植及增产技术




             与秸秆还田。
                 (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1. 选配品种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想要保证高产,对于玉米、大豆的品种选
             择尤为重要。由于该复合种植技术的前提条件是玉米不减产,所以对于玉米品种
             的选择就成了该技术的核心。由于在该复合种植模式下的玉米植株间距会缩小至
             10cm 左右,所以在挑选玉米种子时,需要侧重考虑品种的耐密性,而且玉米也

             需要为大豆保留一定栽植空间,以保证大豆的生长,所以也需要考虑玉米植株的
             类型。玉米植株的类型可以依据其主茎与叶片的夹角进行划分,可分为平展型、
             半紧凑型、紧凑型,植株类型的不同,对于光照效果也不同,为了保障大豆的正
             常生长,应选用边形优势明显、适合密植且植株紧凑型的品种。从地域差异性的

             角度出发,西北地区可以选用迪卡 159、丰垦 139 等,西南地区可选用仲玉 3 号、
             正红 6 号等,黄淮海地区可选用纪元 128、登海 939 等品种;而对于大豆品种的
             选择,则需要考虑抗倒能力、耐荫性及成熟度,应优先考虑产量高和有限结荚型
             习性的早中熟品种。例如,西北地区可选用中黄 30,西南地区可选择贡秋豆 5 号,

             黄淮海地区可选择齐黄 34、石豆 936 等品种。对于选种问题,还是需要从当地
             的实地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
                 2. 模式选用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单行玉米大豆带

             状种植模式,第二种为双行玉米大豆种植模式。这两种模式的选择的关键是确保
             该地复合种植玉米密度与清种种植密度相当,而大豆的复合种植密度需达到清种
             种植密度的 70% 以上,在满足这两个关键条件的基础上,再根据当地的气候环
             境、地质地形、清种密度等因素来考虑大豆及玉米两种作物带的行距、株距等,

             旨在提高玉米与大豆的产量。一般来说,采用玉米、大豆 2 ∶ 4 的复合种植模
             式较为普遍,即实行 2 行玉米带与 4 行大豆带的种植模式。例如,在当地的大
             豆复合种植密度达到清种种植密度的 70% 以上时,大豆带数通常选用 2~6 行,
                                                                                    2
             窄行 20~40cm,由播种机单粒播种,株距 8~10cm,播种密度 8800 株 /667m ;
             玉米复合种植密度与清种种植密度相当,玉米带数为 2~4 行,窄行 40cm,株距
                                                  2
             10~14cm,播种密度 4000~4500 株 /667m ,建议两种作物带间距 60~70cm。而受
             环境的影响,具体模式的带数、行距、株距是不同的,对于西北及西南地区,



                                                                                 ·115·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