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1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221
• 第六章 马铃薯
15%病毒必g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每间隔7~10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
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马铃薯晚疫病和马铃薯早疫病发病初期阶段可以选择使用
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 600 倍液、70% 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 600~800 倍液、
72.2% 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 600 倍液、25% 吡唑醚菌酯乳油 1500~2000
倍液、25% 烯肟菌酯乳油 2000 倍 ~3000 倍液或 10% 氰霜唑悬浮剂 2000~2500 倍
液喷雾,每间隔 7~10 天应用一次,连续使用次 2~3 次,对防控马铃薯早疫病和
晚疫病有很大的作用。马铃薯环腐病在危害阶段用硫酸链霉素或 72% 农用硫酸
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4000 倍液或 25% 络氨铜水剂 500 倍液、77% 可杀得可湿性微
粒粉剂 400~500 倍液、50% 百菌通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47% 加瑞农可湿性粉
剂 700 倍液灌根,每株灌兑好的药液 0.3~0.5L,隔 l0 天 1 次,连续灌 2~3 次。
2
2
马铃薯地下害虫 50% 辛硫磷乳剂 400~500g/667m ,3% 辛硫磷颗粒 1.5~2kg/667m ,
拌在 50kg 细土或沙里,于伏、秋耕时或播前施入犁沟内,耙耱或播种覆土,可
有效防止地下害虫的发生。在成虫盛发期,对害虫集中的作物或树上。喷施 50%
辛硫乳剂 100 倍液,或 90% 晶体敌百虫 1000 倍液,或 2.5% 溴氰菊酯(敌杀死)
乳油 300 倍液,或 20% 氰戌菊酯乳油 3000 倍液防治。马铃薯蚜虫在发病高峰期
0.1% 灭蚜松、0.05%~0.1% 乐果、0.2% 敌百虫或 10% 吡虫啉(蚜虱净)可湿性
2
粉剂用 1~1.5kg/667m 兑水喷雾,或用杀灭菊酯 3000~4000 倍液喷雾,一般用药
一次就能够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应该每间隔 10~20 天用药一次,
连续防控 2~3 次。
综上所述,马铃薯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是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和滴灌
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现代化的种植模式,具有地膜覆盖和滴灌的优势、增温保墒、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养分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作物
的正常生长发育,防止杂草的生长,降低病虫害的生长发育。与传统的灌溉和施
肥模式相比,马铃薯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能够更好地节约淡水资源,节水效
率能够提高40%以上。同时,还能够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省时省力,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最为重要的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能够产生
深层的渗透,减少了化肥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防止土壤出现盐碱化。
通过应用膜下滴灌种植技术,也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有利于薯块的生长
发育。这一技术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