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65

• 第二章  小麦种植及增产技术




             我国小麦种子生产繁育程序主要包含 6 种。其一,三圃制繁育程序,即设置穗行
             比较圃、穗系比较圃、原种圃,通过单株选择、株行鉴定、株系比较、原种地混
             系繁殖等实现优中选优,有效提纯复壮,能够很好地繁殖出优质种子,是目前应

             用最广泛的小麦种子繁育程序;其二,二圃制繁育程序,即三圃制的简化,实践
             中缺乏株系圃,多适用于生产原种,具有操作技术简便、比三圃制速度更快、选
             择面广、繁殖的原种数量大等优势;其三,一圃制,即通过在良种田选取部分单
             穗后进行混合脱粒再种于原种圃,具有应用简单、速度快的优势,主要适用于变

             异少的品种或纯度高的新品种;其四,株系循环法,即通过保种圃进行分系留种,
             为翌年保种圃的种植奠定基础;其五,四级种子繁育程序,即基于育种家种子、
             原原种、原种和良种进行种子繁育,以育种家种子作为种子繁殖的唯一种源,既
             能限代繁殖,也能强化种源管理和监督;其六,三级种子繁育程序,即基于育种

             家种子、原种与良种进行种子繁育,具有种源质量高、不会造成基因流失、混杂
             环节少的特点。
                 2. 小麦种子繁育生产现状
                 (1)种子繁殖材料代数高导致纯度低

                 育种家种子是进行小麦种子生产繁育的种源,是保障种源质量的基础。但是
             实践中由于育种家种子保纯及繁育程序的实施存在成本高、流程复杂、技术难度
             大、周期长等问题,再加上育种家会投入大量资金、土地、人力用于培育新品种,
             导致育种家种子的繁育量难以完全满足实际需要。这种情况下,常由经营企业自

             行选择保纯发育材料。然而经营企业由于重视不足、繁育技术水平较低、选择标
             准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繁育材料的代数较高,进而导致生产繁育的种子纯度偏低。
                 (2)去杂用工成本过高而影响经济效益
                 在小麦种子繁育管理中,需要做好去杂工作,严格按照去杂标准进行处理,

             才能确保种子繁育质量。然而由于人工劳动力成本较高,部分企业在实践中为了
             降低去杂用工成本而降低去杂标准,且没有做好相应的监管、审核与评价工作,
             未对去杂人员的数量、素质作出明确而合理的要求,进而出现繁育基地去杂效率
             高但种子品质难保障的情况。

                 (3)从业人员整体素养偏低且监管难度大
                 小麦繁育门槛较低,相应地种子生产繁育行业从业门槛较低,部分从业人员
             尚未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行业发



                                                                                  ·53·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