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61
• 第二章 小麦种植及增产技术
品种较多,大多停留在对主要推广品种和核心亲本的修饰改良上。例如,山东
省推广种植品种 40% 以上类似济麦 22,河南省推广应用品种 40% 以上类似百农
207、周麦 22,江苏省北部种植品种 30% 以上类似淮麦 22,南部种植品种 30%
以上类似扬麦20。导致的结果是,我国小麦生产在经历了12年连续丰收的背景下,
依然存在严重的生产不能满足加工和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品种、品质、品牌”
问题,2021 年进口优质专用小麦原粮近 977 万吨。如何适应我国消费需求变化,
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改善种粮农民效益差、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是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2. 假冒伪劣种子充斥市场,影响小麦种业市场健康发展
小麦种子市场普遍存在假冒伪劣种子。“白皮袋”散装种子盛行,未审先推
和套牌套号现象屡禁不止,大户自留种较多也对种子市场冲击较大,劣币驱逐良
币,优质的种子难以充分体现其内在价值,严重影响市场秩序。江苏金土地种业
有限公司拥有独家生产经营权的扬麦 23 新品种,自该品种推出以来,被多个假
种子仿冒套牌,导致 2021—2022 年度的市场占有率由 60% 下降到 40% 左右,
损失巨大。另外,直销模式占比不断增加,调研发现如一些种子公司直销模式占
其种子总销量的 43.3%,但这种模式使得种子部门在监督执法上存在真空地带,
小麦种子未经审核直接销售,质量问题无从抓起。再者,种子代销点的委托手续
不规范、不齐全,未在委托范围内从事代销活动等经营不规范行为屡见不鲜。各
种仿冒新品种的“仿种子”层出不穷,不仅侵犯自主研发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经济
利益,也扰乱了小麦种业市场秩序,更挫伤了企业研发培育新品种的积极性,严
重影响我国小麦种业的创新与健康发展。
3. 小麦产业链各环节衔接不紧密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一直是小麦品种创新的主力军,种子企
业主要负责品种的生产和销售。大学、科研院所不了解生产需求,研发出的品种
未综合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及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导致品种选育与产业链下游的
深加工需求衔接不紧密,产业链各环节均呈割裂状态。既不能满足我国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也不能带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据统计,2021 年我国小麦
产量突破了 1.3 亿吨,但同时进口优质专用小麦超过 977 万吨,小麦生产仅仅数
量充足,而品种、质量、安全、营养、方便性不能契合消费者需要,整个小麦产
业发展滞后。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