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58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对于加工品质的关注不足,在后续的小麦收购中可以将加工品质纳入质量检测标
            准,并做好精确的分品种收储。在专种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后续的单品种收获和单
            品种储运工作,避免品种混杂给小麦品质造成不良影响,推动优质专用小麦“专

            种、专收、专储、专用”发展。
                (三)以需求为导向引导规范种植
                重视市场需求,从需求端出发制定小麦的供给政策,以需求为导向实行订单
            化的购销。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小麦种植的品种和规模。对于目前市场需求较大而

            国内供给较为紧缺的优质专用小麦扩大种植规模,真正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小麦,
            我们就生产什么小麦”。加强企业对优质小麦需求的拉动作用,鼓励农户与粮食
            部门或小麦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小麦收购部门与加工企业根据生产需要制定
            小麦收购订单,农户根据合同和订单的要求种植相应的品种,实行产销对接的订

            单式生产,根据订单有计划的安排小麦的种植。同时,在订单中规定高于市场收
            购价的小麦收购价格,降低农民的顾虑,充分调动麦农种植优质麦的积极性。
                (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环节的外包,将小麦生产的各个环

            节外包给专业的农业服务公司,提高小麦生产效率。通过土地托管和代耕代种弥
            补小农户规模过小的劣势,促进小麦专业化生产。建立小麦中介组织,形成中介
            服务体系,加快信息体系的建设,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载体,建立完善的市场
            信息网络体系,收集整理发布小麦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信息,加强小麦生产、收

            购、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联系,以解决麦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
            小麦种植、小麦收购、面粉加工和食品加工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小麦供需已经基本平衡,品种品质要求还需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区域专业化,小麦主推品种由过去的稳

            产为主逐步向高产优质多抗转变,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优质专用小麦的播种面积
            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我国小麦专业化生产仍处在转型升级阶段,和发达国
            家相比仍存在较多不足,小麦结构性不足的矛盾突出。借鉴美国、澳大利亚、法
            国等发达国家的小麦产业发展经验。未来,我国的小麦产业发展应从数量导向向

            质量导向转变,在推广优良小麦品种的基础上落实小麦的“专种、专收、专储、
            专用”,稳定小麦品质,打造优质小麦品牌,完善小麦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小
            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46·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