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54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究其原因,一是麦农种植技术不规范,多品种小麦混播混种现象突出,灌溉、施
            肥等都会影响小麦的质量,将不同品种的小麦混种不利于良种配套法的实施,多
            品种混种后对不同小麦品种采用一样的种植方式显然不利于发挥良种的优势,影

            响小麦的质量;二是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不适合该品种小麦的生长,如在强筋小麦
            种植区种植弱筋小麦会影响小麦质量,从而达不到国家标准;三是农户采用自留
            种,而农户自留种的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自留种发芽率、抗虫抗药等抗性较低,
            从而影响小麦的质量。

                (五)小麦需求向优质专用小麦转变
                在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温饱。这一时期,
            我国的农业生产坚持“三个为主”,即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生产以粮
            食生产为主,粮食生产以高产作物为主。小麦生产在“以粮为纲”方针的指导下

            以增产和稳产为主要目标,各地小麦生产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小麦的
            商品率很低。
                进入 20 世纪以来,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膳食结构和以前相比也有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对

            成品及半成品主食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推动了主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同于
            以自家制作的面制食品,市售的产品通常有着严格的标准,标准化流程、标准化
            包装和标准化销售渠道对面粉品质稳定性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不同品种的面制食
            品需要对应品质的小麦品种,如强筋小麦适合制作面包类食品;中筋小麦适合制

            作馒头、面条等我国的传统主食;弱筋小麦适宜制作饼干、蛋糕等糕点类食品。
                工厂专供粉对于产品品质特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远远超过家庭对面粉品质稳定
            性的要求,对于“专用粉”来说,原料品质指标的统一是生产的基础,如果原料
            不纯、品质不稳定,即使后续的加工精确度再高,仍无法保证专用粉的品质。随

            着主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小麦面粉加工业也改变了原先标准粉主导市场的格局,
            品种专用化将成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主流。这种需求端的变化直接引致了小麦
            产业供给侧的改革,小麦产业的发展逐渐从数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以往的多
            品种混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小麦产业的“专种、专收、专储、

            专用”才是大势所趋。







            ·42·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