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52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化,之前的小麦区划虽然已经划定了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生产区,但很多地区
种植的小麦品种仍比较混乱,强筋、中筋、弱筋小麦混种的现象较为常见,“强
筋不强、弱筋不弱”问题突出。引导麦农进行小麦品种专业化种植是现阶段及今
后很长一段时间小麦高质量生产的关键。我国在一些地区如河南延津县已经开始
试点实行小麦的品种专业化生产,由原本的混种混收向专种专收转变,统一供种,
连片种植,大大提高了小麦的质量。但目前我国小麦品种专业化生产范围较小,
基本仍处在村一级,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三)小麦品种向高产优质多抗转变
“科技兴农,种子先行”,良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品种是小
麦生产发展的基础。我国小麦种质资源较为丰富,推广的优良品种较多,目前对
于我国的小麦品种更替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结论,但主要还是基于育种专家
的经验,缺少相关数据的佐证,而不同小麦品种的推广面积变化趋势能在一定程
度上客观体现出小麦品种的更替和演变情况。因此,基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04—2018 年的《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数据,对各阶段的小麦
品种推广和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各阶段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性状、
农艺性状等,以探究小麦品种的演变与发展方向。
根据我国小麦主推品种年推广面积,我国 2004 年以来经历了 3 次小麦品种
更替。第一阶段为 2004—2008 年,主要推广品种有郑麦 9023、烟农 19、济麦
20、邯 6172、新麦 18、豫麦 18、豫麦 70、豫麦 49、济麦 19 等。第二阶段为
2008—2015 年,主要推广品种有济麦 22、百农 AK58、郑麦 366、郑麦 9023、
西农 979、烟农 19、邯 6172、山农 20 等,在上一阶段推广面积较多的济麦 20、
豫麦 18 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上一阶段推广面积较少的济麦 22 和百农 AK58 在
这一阶段的推广面积远远超出其他品种。第三阶段为 2015 年至今,主要推广品
种有济麦 22、鲁原 502、百农 207、中麦 895、郑麦 9023、山农 20、烟农 19、
西农 979、周麦 22、郑麦 7698 等,在上一阶段推广面积较多的济麦 22、百农
AK58、山农 20、周麦 22 这一阶段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而鲁原 502 和百农
207 有逐渐增加的势头。
进一步对各个阶段小麦主推品种的产量、品质特性、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
在 2004—2008 年,虽然主推品种中强筋和中强筋小麦的占比较大,但小麦的单
产较低,多个品种的抗倒伏性不强,在抗病性方面主要易感白粉病、赤霉病、叶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