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62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4. 小麦种业发展政策支持不够
种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需要政府研究配套相关的创新政策支持。过去由于对种
业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创新支持政策,“重成果、轻应用、重数量、
轻质量”的科技评价考核机制,导致科研创新与种业应用脱节,研究方向与市场
需求严重不匹配,尚未形成市场导向的高效种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再者,推动
种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没有建立起来,种业上下游协作攻关较少,直接影
响了育种效率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另外,赋予企业牵头组织实施权责的项目比
重偏低,企业难以按照产业需求对应用性育种项目自主决定攻关重点方向、资源
整合方式与创新合作单位等,针对企业重大创新成果的“后补助”机制尚未建立。
对种企扶优扶强力度不足。据调研,河南省小麦种子企业有 1000 多家,大
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多为国内大型种业企业的代理商,部分企业只引不育、只繁
不育、只选不育,缺少全国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缺乏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因缺乏支持企业育种创新扶持政策,商业化育种起步较晚,80% 的企业缺乏自主
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少,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
目前,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引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种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现代种业
在金融供给与需求方面还存在诸多矛盾。
(三)小麦种业发展未来展望与建议
为打好种业翻身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
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种业改革
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小麦种业发展趋势和特点:一是虽然小麦育种资源仍聚
集在科研院所,但随着企业育种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种子企业将逐步成为种业
科技创新的主体。二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研发成为主流,尤其是优质专用、
抗逆性强的品种将成为主要育种方向。三是小麦种子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小麦
种子头部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市场领先优势。四是随着土地流转以及规模化种植兴
起,小麦种子商品化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五是优质专用小麦的订单农业加快
发展,以品种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助推种业转型升级。六是知识产权保护
将持续加强,侵权套牌、“白皮袋”种子等违法违规现象将大幅减少,营造良性
竞争的种业振兴氛围。同时,预计 2022—2023 年度我国小麦种子繁种面积及种
子供应趋于平衡,种子价格同比 2021—2022 年度将稳中有降。为做强、做优、
做大小麦种业企业,建议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