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15

第五章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



             学药品,开展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其目的在于防止农业灌溉受到污染;针对农业
             面源污染需要加大控制力度,以此构建无公害以及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不断优化产业规划布局,科学展开产业布局工作,避免经济开发活动对土壤
             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运用环境管理的合理手段,对项目展开环境、规划等方面的

             评价工作,避免项目建设工作对土壤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
                 最后,还要切实实施奖惩政策措施。针对土壤环境,展开环境保护成果评估
             以及考核,落实土壤环境保护的各种措施,全面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针对已经被
             污染的土壤耕地,如果存在集中式饮水区域,为了确保水源干净,必须实行区域

             环保限批措施。


                                    第六节 生态保护措施



                 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一)合理开发和保护耕地
                 土地开发利用水平不仅关系着生态环境,而且还与经济结构有密切联系。就
             土地开发利用来说,应强化管理意识,使土地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保护良好土
             地资源。基于有效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进行转变,使土地整体得到稳定发展和

             进步。首先,强化用途管控。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间将建设用地、耕地保有
             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数量和空间布局进行固化。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控制建设无序占用耕地。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目标任务,对耕地和基本农田实
             行特殊保护,上图入库、划定到地块、签约到农户、建立保护标志牌实行特殊保

             护。其次,加大土地整治。地表裸露会导致土壤出现干燥与疏松的现象,这些因
             素都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应用农作物秸秆来覆盖地表,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灰
             尘。在刮大风期间,秸秆还能够将灰尘阻挡,避免风对土壤的侵害,保证土壤有
             充足的水分。避免风中有大量灰尘,保护耕作是当前的重要工作,最大限度地提
             升土地的生产率。本着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耕地数

             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协调统一。最后,强化耕保意识。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多渠
             道、多层次宣传。开展送法进基层、到社区、入学校等活动,利用标语、横幅等
             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强调“基本农田五不准”,全面树立依法用地的意识,
             更好地保护、合理开发国土资源。



                                                                                 ·101·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