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27

第六章 环境监测技术分析



             有效性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同时,实验室监测人员要严格
             按国标要求进行具体的监测分析,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上报

                 地表水现场采样、样品保存、运输与交接、样品处理和实验室分析的原始记
             录是地表水监测的重要凭证,应在记录表上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不得随意涂改
             或撕页。要科学规范地记录监测数据,重点考虑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有
             效位数记录到计量器具的最小分度值后,一般再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原始记录

             要经过三级审核,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全面、客观地反映监测结果。
             审核人员应对数据的准确性、逻辑性、可比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若发现异常值,
             应参照 GB4883—2008《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进行判断和处理,不得随意剔除。监测结果经过审核无误后,对照相关标准要求,

             查看是否存在超标数据。若发现存在超标现象,则需要进一步分析污染原因,并
             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三、地表水监测中的误差与对策


                 (一)地表水监测误差分析
                 1. 方法误差
                 方法误差是由试验分析、设计方法不当造成的误差,比如,在总磷指标监测中,
             常使用这样几种方法处理:(1)水样消解后,用滤纸过滤,测定结果为 0.23mg/L。

             (2)水样消解后,未过滤处理,测定结果为 0.42mg/L。比较得知,相对偏差
             29.2%,允许相对偏差≤ 10%。
                 再比如,化学需氧量监测过程中,可使用这样几种方法处理:(1)海洋监
             测规范测试方法,测定结果为 2.5mg/L。(2)总有机碳换算,测定结果为 4.6mg/L。

             比较得知,相对偏差 29.6%,允许相对偏差≤ 20%。分析得知,待总磷指标消解
             后,若溶液相对浑浊,需要即刻过滤处理。若溶液不浑浊,无须过滤处理。在上
             下游联合监测期间,通常就溶液是否过滤、清澈提出不同的建议,监测结果易出
             现偏差。在需氧量分析过程中,由于氯离子含量比较高,不适于使用重铬酸盐法,

             在方法未统一的情况下,使用方法为总有机碳换算法、海洋监测规范法,而且不
             同水文、不同地域的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系数也不同。





                                                                                 ·113·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