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5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235
第十章 LDAR 技术应用
等信息,进入台账;
(4)对应的维修信息进入台账,根据维修及更换组件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
二、规范检测方法及定义泄漏浓度
(一)规范检测方法
1. 仪器的选择及校准
检测仪器应符合以下条件:
(1)仪器应对所测挥发性化合物有响应,检测器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催化氧
化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红外吸收检测器、光离子化检测器、红外光学成
像仪器等;
(2)仪器的量程应能满足泄漏定义浓度或限值的测定要求(泄漏定义浓度
的 3 倍以上);
(3)仪器分辨率应能保证在泄漏定义浓度或排放限值的 ±2.5% 范围的
显示;
(4)仪器应配置含玻璃棉塞或过滤器的采样探头,其外径不应超过 6mm;
(5)电动采样泵流量应在(0.1~3.0)L/min 范围;
(6)由于进行检测的场所可能存在爆炸性危险,仪器应具有防爆安全性,
通过有资质的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的防爆安全检验认证;
(7)其他性能要求:量程(0~5)%VOL,线性范围(0~1000)×10-6mol/mol,
示值误差不大于 ±5%,响应时间不大于 30s,重复性不大于 2%。
2. 检测动作规范
检测仪器探杆距离检测组件可能泄漏位置 1cm,待检测器读数稳定后进行记
录,检测仪器探杆停留时间参见表 10-2。
表 10-2 检测探杆在待测部件的最小滞留时间
阀门尺寸范围(cm) 围绕阀门一周路径检测的最小滞留时间(s)
5~40 25
10~65 40
15~75 50
20~90 60
30~100 80
40~130 100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