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27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概述
(二)项目试运行后
按照规定,拟建设项目建成完工后需要试运行逾 3 个月,试运行完成后要对
该项目进行验收监测,其目的主要是考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所规定的有关环境
保护设施是否落实到位。
(三)项目稳定运行期
项目经建设和试运行完成后,进入长期的稳定运行阶段,此时要对该建设项
目进行回顾性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考查是否存在一些隐含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
关的减轻措施或方案,同时对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以后的发展提出进一步优化方
案。总之,对于拟建设项目从项目开工前、项目建成试运行和项目稳定运行等整
个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都需要环境监测来提供大量的基础性数据,以此来确保环
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二、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支撑作用
环境监测属于综合性学科,主要利用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生态等研究手段
对环境因子进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
基础,这些环境监测数据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体现在
以下四方面。
(一)对拟建设项目区域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监测区域环境质
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管理和规划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对一个拟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在开工建设前必须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调
查、监测和评价,为拟建设项目的选址、建设规模和区域规划提供依据。
(二)制定拟建设项目区域进行常规监测方案
在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环境监测计划是该项目环境保护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环境基础资料调查,对已有污染源的分布特点及水文环境
情况,预测未来污染的程度。同时结合气象等资料,为拟建设项目区域制定常规
监测方案,包括监测项目、监测频次以及监测范围。
(三)预防拟建设项目带来的次生灾害或污染事故
根据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环境监测计划,可及时发现并预防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带来的次生灾害或污染事故,确保区域环境质量在可控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