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25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概述



             居环境监测、室内空气监测、环境评价及资源开发保护所需的监测。
                 (三)研究性监测
                 研究性监测即科研监测,属于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比较复杂的一种监测,

             通常由多个部门、多个学科协作共同完成。
                 其任务是:研究污染物或新污染物自污染源排出后,其迁移变化的趋势和规
             律,以及污染物对人体和生物体的危害及影响程度。研究性监测类型如下。
                 1. 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1)水质监测:分为水环境质量监测和废水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地
             表水和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理化污染指标和有关生物指标,还包括流速、流量
             等水文参数。
                 (2)空气监测:分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空气监测时常需测

             定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湿度等气象参数。
                 (3)土壤监测:重点监测项目是影响土壤生态平衡的重金属元素、有害非
             金属元素和残留的有机农药等。
                 (4)固体废物监测:包括工业废物、卫生保健机构废物、农业废物、放射

             性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主要监测项目是固体废弃物的危险特性和生活垃
             圾特性,也包括有毒有害物质的组成含量测定和毒理学实验。
                 (5)生物监测与生物污染监测: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则是利用各种检测手段对生物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监测,监测

             项目主要为重金属元素、有害非金属元素、农药残留和其他有毒化合物。
                 (6)生态监测:观测和评价生态系统对自然及人为变化所做出的反应,是
             对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时空格局的度量,着重于生物群落和种群的变化。
                 (7)物理污染监测:指对造成环境污染的物理因子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

             放射性等进行监测。
                 2. 按专业部门分类
                 按专业部门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此外,又可分为:
             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3. 按监测区域分类
                 (1)厂区监测:是指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内部污染源及总排放口的监测,
             各单位自设的监测站主要从事这部分工作。



                                                                                  ·11·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