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22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获得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后,才能够评估某监测范围内的环境品质,再结合制度
            的具体要求高效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二)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方向

                环境保护需得到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持,在获得环境监测数据后,系统性地评
            价当地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的具体状况,揭示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而由当地
            环保部门采取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确保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原本存在的环境问
            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环境监测数据还能够动态呈现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以及

            具体的变化情况,环境保护单位结合现状评估现行环境保护方案的可行性,若存
            在不足之处,则结合最新的环境特征对方案做灵活的优化,确保各项环境保护工
            作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环境保护除了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品质的影响外,还有助于治理已
            遭到污染的环境,使其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在环境污染治理时,必须确定污染
            物的类型、分布范围、含量等基础特征,根据此类特征评估在时间推移之下污染
            物的具体动向,再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从而

            达到减小环境污染、恢复环境品质的效果。而诸如此类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环
            境监测的前提下,换言之,环境监测产生的结果是支撑策略制定、方法落实的关
            键所在。并且,依托环境监测的手段,还能够动态评估污染物在特定时间段的迁
            移转化情况,以便预测其发展趋势,以富有前瞻性的方式采取预防措施。

                (四)环境监测能够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提供支持
                工业发展状况良好,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丰富就业岗位等方面均有
            重要意义。但工业生产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乐观,可能由于工业生产而导致
            当地的空气品质、水资源品质等多项环境条件遭到影响,如果治理方法不当,污

            染物随之扩散,导致污染问题加剧,反而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在此背景
            下,落实环境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环境监测的方式下,可以为环境保护部
            门提供反映环境实际状况的数据,例如明确环境污染的具体类型、范围,再遵循
            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适宜的应对措施,使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以主动的状态落实

            到位。
                此外,环境污染的发生具有持续性,除了污染范围内的环境恶化外,周边地
            区的环境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长期环境监测的工作策略,评估各阶段



            ·8·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