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98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适和沁人心脾的惬意,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将个体生命融入大自然的感觉
            油然而生。全曲分为十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
            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江南丝竹作为中国传统器乐中的重要乐种,近代以来在江浙一带(上海、江
            苏南部、浙江西部)有很大的发展,并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是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之一。辛亥革命后成立的“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等社团在传
            播江南丝竹乐曲、培养演奏人才、发展乐种艺术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江南丝竹乐如同江南风光一样,音调婉转优美、清新明丽、雅致轻巧、淳朴
            健朗。乐队编制比较灵活,人数方面,可三五成群,也可七八成队。乐器方面,
            既有弹弦乐器,也有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比如:小三弦、琵琶、扬琴、箫、笙、
            鼓、板、木鱼、碰铃等,其中,二胡和笛子是主奏乐器。在曲式结构上以板式变

            化为最大特点。
                广东音乐是在近代获得迅速发展而令人瞩目的乐种。最初流行于广州,20
            世纪 20 年代起开始采用粤胡(后称“高胡”)主奏并辅以扬琴、秦琴的“三件头”
            为主的形式。何柳堂、严老烈等名艺人创作、整理、改编了不少曲目,比如:《饿

            马摇铃》《赛龙夺锦》《旱天雷》《连环扣》等。
                《赛龙夺锦》又名《龙舟竞渡》,创作于 20 世纪 20 年代。其创作者何柳堂
            (1874—1933)是广东音乐的改革者和开创者。此曲原为丝竹乐合奏曲,内容表
            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传统的赛龙舟活动,表现劳动人民勇敢、豪放、奋发

            向上的精神面貌。后来为了渲染这种节日气氛,更为充分地表现赛龙舟时群情激
            荡的热烈场面,在乐队中加进了唢呐和打击乐,全曲以曲首的音调为基础,加以
            不断衍生和发展,并从表现龙舟竞赛的内容出发,借鉴外来作曲技巧,大量使用
            模进和变形等手法,使之成为一首充满欢欣鼓舞之气和让人奋发向上的广东吹打

            合奏曲。这首作品不仅在作曲技术上体现出中华民族自觉汲取外来文化精华的开
            放心态,更为重要的是,能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自强不屈的民族
            精神。它是“五四”以来我国优秀民族器乐合奏曲之一。
                “五四”运动以后,广东音乐逐渐达到繁荣鼎盛时期,吕文成、易剑全等人

            先后组织的“素社”“广东省国乐研究会”等社团创编了大量具有广东地方特色
            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比如:《鸟投林》《步步高》《华胄英雄》《平湖秋月》等。
            这一时期新创作的广东音乐作品有 500 余首,作曲者 60 多人,还录制唱片、出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