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95
第三章 器乐艺术
埋伏》表现了公元前 202 年楚汉垓下之战的战争过程与场面,内容倾向于歌颂刘
邦汉军,刻画了汉军从战争准备到双方的小战,从小战到大决战的全过程的英武
雄姿。音调振奋昂扬,属北派传曲。曲作者在情节的模仿、场景的渲染以及弹奏
技巧和曲体结构等方面都运用了虚实相间、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艺术手法。
音乐随着故事情节而展开,层次分明。乐曲高度发挥了琵琶的演奏技巧,模
拟再现了擂鼓掌号、点将列营、接战交锋、人喊马嘶等几个具体的战争场面,生
动、逼真地再现了古代战争的场面。
霸王卸甲,空留爱恨在乌江
琵琶曲《霸王卸甲》属南派传曲,侧重于楚霸王项羽悲歌壮别的场面。其旋
律线起伏不大,主要靠琵琶演奏技法的变化来塑造形象。其中,“楚歌”与“别
姬”两段凄凉悲切、愁绪万千,含蓄内在、感人至深。
无论是《十面埋伏》,还是《霸王卸甲》,都有许多演奏者和研究者对它们
进行过多角度对比分析,比如,创作视角、音乐结构、演奏特点等。然而,它们
之间尽管存在许多不同,但是其核心指向都是战争,战争越激烈,死伤越严重,
所谓“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因此,我们在惊叹《十面埋伏》高
超演奏技巧的同时,仿佛看到了尸横遍野,不得不让人恐慌于战争的残酷无情;
我们在折服于《霸王卸甲》细腻情感表达的同时,也不得不为那些战争亡灵扼腕
哀叹、伤心落泪。如果把这两首音乐作品连起来,就是对一个战争过程全面而客
观的写照。
沧海明月升,只愿相随无别离
琵琶曲有文套和武套之分,就其音乐风格而言,文套音乐抒情优美、节奏轻
捷舒缓,演奏技法注重左手的吟、揉、推、拉等,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表达细腻
的感情;武套音乐雄壮奔放,节奏复杂多变,演奏技法注重右手的扫、拂、轮、
滚以及夹弹、绞弦等,善于表现戏剧性情节的冲突。琵琶套曲《月儿高》属于文
套大曲,是由小曲联套而成的琵琶大曲,最早见于明代抄本琵琶谱《高和江东》。
作为琵琶独奏曲的《月儿高》共分十段,每段都有小标题——海岛冰轮、海峤踌
躇、银蟾吐彩、素娥旖旎、皓魄当空、琼楼一片、银河横渡、玉宇千层、蟾光炯
炯、玉兔西沉。全曲借景抒情,静中有动,在音乐中形成对月夜有所思、有所感
的审美意境。
明清器乐艺术中,鼓吹乐、丝竹乐、锣鼓乐等音乐形式在民间普遍流行。其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