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91

第三章 器乐艺术



                 古琴在唐代继续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唐代琴乐的审美品格可以简括为
             求“静”、求“精”、求“心”。古琴艺术远离了殿堂和市井的喧嚣,在宁静的
             生活环境中追求“静”的心灵感受,操琴时要“专精注神”以“感动神鬼”,达

             到“心静”的审美境界。此外,弹琴时不仅要讲究技巧,更要体现真挚的情感,
             所谓“声韵皆有所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著名的琴曲《离骚》是晚唐琴人陈康士以屈原的著名诗篇《离骚》为蓝本而

             创作的,其情感内容既是作者有感于屈原诗篇的内心体验,也蕴含着作曲家本人
             在社会生活中忧愤情绪的感受。
                 乐曲为商调式。开始的音调表现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意境,情感深厚而执着不屈,既有追求与向往,又有隐含着的愤懑心绪。

                 乐曲中第二种逐渐趋于低沉的音调似压抑中的悲伤倾诉。
                 虽然在乐曲的中间部分有一段听起来较为明朗的曲调,但这一丝光亮与希望
             很快消失,音乐重又回到忧痛中,直至结束。
                 (五)宋元时期的器乐艺术

                 宋元时期,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大量的前代乐器,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许多新
             乐器。就器乐艺术形式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的器乐艺术形式,一
             类是各类戏乐中的器乐艺术形式。
                 一是独立的器乐演奏形式。这种形式以当时宫廷教坊乐的器乐最为典型,教

             坊乐部的演奏形式基本承袭唐制,主要乐器有属于气鸣乐器的筚篥、龙笛、笙、
             排箫、埙、篪;属于弦乐器的琵琶、箜篌、筝、嵇琴;属于打击乐器的方响、拍
             板、钹、杖鼓、大鼓、羯鼓、鼗鼓、鸡娄鼓等。除了教坊大乐之外,宫廷中也有
             “小乐器”的合奏形式,但不如民间“小乐器”那样丰富多彩。“鼓板”所用的

             乐器也不如民间的多样。还有属于鼓吹乐一类的用于宫廷阅兵用的“随军番部大
             乐”和跟随皇帝驾后骑在马上演奏的“马后乐”。
                 据宋代一些典籍记录,民间出现了“细乐”“小乐器”“清乐”等多种类
             型的器乐演奏形式,并对宫廷的影响与日俱增。弓弦乐器在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其中嵇琴和马尾胡琴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
                 此外,宋代还有许多乐器都曾用于独奏,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比如: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