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88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二)秦汉时期的器乐艺术
秦汉时宫廷设置的音乐机构“乐府”对器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
动作用。
在这一时期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
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此时,乐器的发展已脱离了先秦凝重、质朴的特点,纤细、
柔婉的管弦乐更多地代替了“以钜为美”的钟磬乐。器乐演奏形式明显地向轻便
和灵巧的方向发展。在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围猎生活中,人们将笳、角等带有游
牧生活气息的吹管乐器用于戈猎队伍,开始有了鼓吹乐的形式。
鼓吹乐在汉代的社会音乐生活中应用广泛,这种影响一直保留至今。
适应鼓吹乐和其他音乐形式的发展,两汉以来吹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发展较快,
其中,吹管乐器以排箫、笛、羌笛、笳、角、筑等更为突出;在弹拨类乐器中,
箜篌、琵琶、古琴的发展比较重要。有影响力的曲目有《大胡笳鸣》《小胡笳鸣》,
还有与歌唱相结合的琴曲,比如:《梁甫吟》《饮马长城窟》《箜篌引》等。
空叹万里家园梦,听君《胡笳十八拍》
琴歌《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长篇诗歌,相传是汉魏蔡文姬所作。胡笳的乐
声擅长表现思乡、哀怨的情感,因而以“胡笳”为名的琴曲大多表现流离塞外边
地的哀怨情感,常借以抒发怀乡忧国的心情。今存《大胡笳》的 18 个小标题是
根据刘商《胡笳曲》各拍文辞缩写而成的。它们分别是:“红颜随虏”“万里重
阴”“空悲弱质”“归梦去来”“草坐水宿”“正南看北斗”“竟夕无云”“星
河寥落”“刺血写书”“怨胡天”“水冻草枯”“远使问姓名”“童稚牵衣”“飘
零隔生死”“心意相尤”“平沙四顾”“白云起”“田园半芜”。
这部琴乐作品并不只具有某一代的音乐和文化特点,而是具有纵深性和延展
性,其文化的﹑历史的以及音乐的意义在历代的传播中得到不断的延续和丰富。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器乐艺术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直接影响到这一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同时,北
方与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大融合,导致许多新鲜事物的产生。音乐艺术在这
一时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就器乐艺术而言,以下几类乐器的发展比较明显。
(1)打击乐器类:方响(由 16 块定音铁片分上、下两层悬挂于木架之上)、
锣、钹、星(即碰铃)、腰鼓、羯鼓等。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