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16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2. 分析测试环境
在同一检测区域内,检测所用试剂与检测目标物不能存在相互干扰;对有避
震要求的检测设备,应远离产生震动的区域;同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也应
符合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七)分析测试
在样品分析测试中,准确度和精密度是衡量实验室内测定结果质量的重要指
标。环境监测机构为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能
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要控制监测分析人员的实验误差,
使之达到容许限的范围。因此,实验室在分析测试过程中,为控制分析误差,每
批次样品测试均需要按照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采取空白样品、
平行样、加标回收率、标准样品等的测试等质量控制技术手段,从而保证监测数
据准确可靠。亦可采用人员比对、方法比对、设备比对、盲样测试、机构间比对、
能力验证等措施,来保证监测数据质量。
综上所述,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人
员素质、仪器设备性能、监测方法、监测环境条件和分析测试水平等。在日常环
境监测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加强上述各项影响因素的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以便最大程度提
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第三节 新态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发展
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成效
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促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
善。例如,当前通过持续性的深化改革成功构建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可以确保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再
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已经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被视为一项基础
性工作,在思想层面和执行层面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总体而言,当前生态环
境监测工作的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生态环境监测队伍建设获得蓬勃发展,可以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人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