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17
第七章 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控制
才支持。各地的生态环境监测站积极开展人才建设工作,引进和招聘生态环境监
测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充实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后备力量。具备优质、专业的生态
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必然能够得到有效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
作质量得以有所保障。除此之外,要重视生态环境监测站内部的人才培养,各类
培训交流活动可以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作出更大的
贡献。
第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较为完善,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
市、县、乡镇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覆盖。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布控中,地表
水监测、降尘监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噪声监测、地下水监测、土壤污染监测
均是重点,监测点数量不断增多。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功能优化层面看,当前
已经逐渐由现状监测朝着预警监测方向发展,预警监测可以更好地对生态环境进
行监测,对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有十分大的裨益。
第三,因为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才能够有所保
证,可靠性更高。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强调依法监测、诚信监测及科学监测,
并且可以执行责任人制度,即“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
通过严格执行责任人制度,可以强化责任意识,使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得
以有效推进。与此同时,对参与生态环境监测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动态化监督管理,
通过监督抽查可以规范监测机构及人员的行为,从而有效保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
的质量,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准全”。
二、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
(一)现场采样质量控制问题
生态环境监测作业中,现场采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直接影响到最
终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进行现场采样工作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空间及时间
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现场采样质量受到影响。还有一点,即便是生态环境采样
条件相同,各个采样点位的污染因子浓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监测结果存
在差异。所以在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时,必须重视现场采样工作,综合各方面
要素优化现场采样条件。例如,现场采样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漏洞或不足之处,
则难以确保生态环境监测质量。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