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8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18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二)质量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涉及的环节和专业知识较多,导致监测工作的质量容易受
到影响。生态环境监测主要涉及八个环节,即监测点位布设、样品采集、样品运
输、样品保管、样品测试、数据记录、数据传输及分析、报告归档保存。如果任
意一个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则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监测的最终质量,难以为生态环
境的保护及治理提供依据。目前来看,较多的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还
存在质量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与此同
时,各部门间的协同管理水平不足,缺乏可靠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保障能力。
(三)监测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实际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时,会使用到较多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操作具
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监测的现场环境较为复杂和恶
劣,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确保其性能始终处于有效
和稳定状态。如果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存在分辨率、稳定性及灵敏度不佳的情况,
则必然影响到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目前来看,在生态环境监测中使用仪器设备时,
操作规范性不足、仪器设备的检修及保养不到位等问题较为常见,会影响到生态
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准全”,难以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四)环境监测缺乏统一管理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涉及较多环节及专业知识,为确保最终的质量,必须进
行科学有效的统一化管理。不过从目前来看,参与生态环境监测的机构和人员并
未得到统一化管理,所开展的工作存在交叉进行的情况,造成人力、物力、财力
的浪费,并影响到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另外,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未能达到
良好状态,导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过于“独立”,协同管理不佳,严重时则影响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推进。不过在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正在发生改变,如在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开始注重全过程管理及精细化管理,这
对于有效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十分有利,可确保和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
(五)质量监督不到位问题
为确保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应该全程做好质量监督控制工作,尤其是要发挥
好监督作用,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有效推进。目前来看,生态环境监测工
作中,质量监督管理可以分为内部质量监督和外部质量监督。在内部质量监督中,
主要是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内部所进行的各种质量监督活动;而外部质量监督主要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