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1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41

第八章  生态环境评价



             物的非甲烷总烃较高,而挥发性有机物反而较低甚至未检出。废气处理效率监测
             时,环保处理设施污染物进出口浓度出现倒置。污染源监测时,某次手工监测与
             正常的日常监测数据或其他来源数据如在线监测数据相差较大。地表水环境质量

             监测时,在同一监测时段内,某一河道水质中上游断面监测因子浓度明显高于下
             游断面,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
                 3. 不符合实际的数据
                 主要是指监测结果与实际经验数据或经严格理论计算推算的结果数据相差较

             大的数据。例如,企业实际运行中,根据物料平衡,进口污染物排放浓度较高,
             但实际监测时,进口浓度却很低,或者明明使用原料很少,实际监测时的进口浓
             度却很高等情况。
                 (二)产生异常数据的原因

                 监测数据获取的全过程包括现场采样、样品保存和运输、样品制备、实验室
             分析等技术过程。环境监测过程中,产生异常数据的原因很多,如何判定和处理
             异常值,需要结合实际,分析监测数据获取的全过程的每个环节,才能从源头上
             降低异常数据的产生概率。

                 现场采样过程中,现场运行工况条件不稳定或不连续会导致离群数据的产
             生;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条件不正常等会导致不合理数据的产生;现场采样方式
             不正确、点位选择不正确等均会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数据产生。样品保存及运输过
             程中,由于采样瓶或采样管未洗干净,会导致离群数据的产生;样品保存条件不

             合理会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数据产生。分析过程中,分析操作不当会导致离群数据
             的产生;分析方法选择不正确也会导致不合理或不符合实际的数据产生。

                 二、异常数据的处理


                 异常数据不一定就是错误的数据。当监测结果出现异常时,首先应查找异常
             数据产生的原因,如果从获取数据本身的技术上发现问题,即可将异常值作为不
             准确数据予以剔除。当技术上无法断定又非客观实情时就应该在出现监测结果异
             常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异常数据一般在现场监测和数据审核过程中发现。现场测定的数据,在现
             场监测过程中就可以被发现。采样后送实验室分析出现的异常数据通过审核而
             发现。



                                                                                 ·229·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